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蘇聯的領袖 (三)

智慧學啟迪70


1.      高爾基:讓整個一生,都在「追求」中度過吧!那麼在這一生裡,必定會有許許多多非常美好的時刻。


2.      托爾斯泰:凡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為目標的人,是壞的;凡是以「博得別人的好評」為目標的人,是脆弱的;凡是以「使他人幸福」為目標的人,是有品德的。


3.      庫爾尼雪夫斯基:人類需要的就是「耐性」。一個人想成為有用的人,做一切事情總必須要有「耐性」。


4.      斯科羅杜莫夫:如果你堅定不移地努力達到預定目標,而且多次地克制自己、克服困難,那麼,你的意志就會更加堅強,你的性格就能得到鍛鍊。


5.      高爾基:一切偉大的事業,或是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


6.      庫爾尼雪夫斯基:人,必須有一個無法放棄、無法擱下的事業,才能變得無比的堅強。


7.      薩盧斯提烏斯:誰獻身於某種壯舉或崇高的事業,誰的人生就最有意義。


8.      萊蒙托夫:沒有奮鬥,人生就寂寞難忍。


9.      高爾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愈快,對社會就愈有益處。我確信,這是一個真理。


10.  斯柯羅杜莫夫: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一個人沒有確定的志向,沒有預定的目標,這個人就沒有前途。



李鈞震1.14.2009


小鄉建醮 宗教原味大放送

【邱坤良 中國時報2010.01.27摘要】台灣各縣市、鄉鎮的公共設施與文化資源嚴重失衡,唯獨以信仰為中心的禮儀文化,無城鄉或區域差距。以集祭儀之大成的「建醮」而言,科儀有正一、靈寶的流派,道長的道行亦有深有淺,但不是以城鄉、南北定高下,台北都會的「建醮規模、儀式氛圍」也未必超越南部鄉村


一般「建醮科儀」所用文檢與朝科源遠流長,並刻意沿襲古代詞章與朝覲禮儀,反映道教傳統、封建本質,與民間的祭祀休閒生活,並有整合社群情感,加強外地親友交流的功能。值得重視的是相關科儀具有環保與養生概念,醮區被「敕」令齋戒、嚴禁殺生,市場、餐飲業也禁止販售葷食,北部正一派更有「封山禁水」的名目,規定建醮期間,信眾不能上山打獵、下海捕魚。


以最近「建醮」的高雄縣阿蓮鄉為例,當地民眾多種植水稻、水果為生,跟其他鄉村情形相似,許多人無法以農立「家」,還得配合打零工過活,因為經濟不景氣,加上天災頻傳,生活並不好過,但對祭祀活動仍然信奉唯謹,毫不馬虎。


阿蓮鄉的大廟「清和宮」2010年元月上旬(農曆己丑年十一月)的五朝清醮,是鄉內人口較集中的阿蓮、和蓮、清蓮與南蓮四村12年一科的重大祭典,信眾紛紛登記擔任主普、主會、主醮、主壇與各斗燈首。醮儀由梓官「迎真定性壇」的靈寶派道長盧俊龍主持,榮登醮局「名內」者,從豎燈篙那一刻起茹素十五天,一般信眾則在五朝清醮期間齋戒五天暫時隔絕原來俗世的生活習性。


進入「封山禁水」、「五方結界」的神聖世界,阿蓮各家門戶上懸掛寫著「清和宮己丑年五朝清醮」的彩布。廟裡廟外與幾個聯外道路,到處張貼禁止殺生與葷食的公告,傳統市場、餐飲店肉類食品幾近絕跡,超市、便利商店也盡量配合,在店門口貼出「供應素食」的字樣。


極少數攤販、小店或因「拜佛祖,也得顧腹肚」,照常營生,但少了本地人光顧,生意極為冷清。清和宮建醮委員會副總理林先生得意地說,庄腳所在大家都很虔誠,四村四千戶人家,有三千多戶繳丁口錢(每戶三百元),沒有參加的,都是其他信仰或外來的人口。


愈往南走,愈能體會傳統信仰組織的深入人心。相較許多鄉鎮(如東港、西港)建醮活動因觀光化而呈現「舉國皆狂」景象,阿蓮建醮期間沒有湧入大批媒體、進香團與觀光客,只有在地神駕與陣頭遶境「溫庄」,家戶擺設香案,恭迎諸神。遊行陣頭包括宋江陣、獅陣、南管、車鼓、駕前鑼,極其尋常,表演者多屬婦孺與中老年人,許多村莊看得出是「傾巢」而出,沒有華麗陣容,服飾也十分陳舊,卻有貼近土地的實在感。


名列醮局的信眾依照醮儀傳統,身穿長袍馬褂,頭戴花翎,活像電視上常演的清朝官僚。他們隨著神駕隊伍,走在村莊街道上,不時與週遭親友、鄰居打招呼。


從台灣南部的「政治生態」看建醮活動,綠軍是否訝異支持者竟有不少「中國封建文化」信徒?藍軍也可能察覺,以「關公、媽祖是哪裡人?」的刻板概念,嘲諷台獨支持者數典忘祖,並無實質意義。市井小民腹肚中,容納不同的信仰與生活元素,清楚空間特質與在地屬性,瞭解生活文化與政治信仰沒有必然關係。【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就從這樣的對話開始吧

【摘要1.27.2010.杜念中 蘋果】美國國務院,上周同意發簽證給瑞士籍伊斯蘭學者拉馬丹(Tariq Ramadan)。這則新聞在《紐約時報》得到不小版面,但其他媒體幾乎隻字未提。拉馬丹,在美國的確並不特別出名,《時代》雜誌和《外交政策》期刊,近幾年不約而同把他列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名知識份子之一。


在歐洲,拉馬丹的風頭不但從未減退,反倒隨著恐怖主義抬頭和穆斯林移民問題的凸顯而日益上升。歐洲許多人覺得穆斯林堅持自己的信仰,拒絕融入社會,大批移入最終會徹底毀滅歐洲文明。左派和自由派則認為,穆斯林居民和基督教的歐洲需要對話,要認識彼此,進而達到一定的共識。但是該和誰對話呢?


就在歐洲焦急的時刻,拉馬丹出現了。生於瑞士一個穆斯林家庭的拉馬丹,通曉多種語言。他的父母來自埃及,外祖父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創始人,也是重要的伊斯蘭學者。拉馬丹從小對伊斯蘭耳濡目染,是虔誠的信徒。另一方面,他對歐洲文明又有深刻的認識,在日內瓦大學研讀法國文學和哲學,博士論文寫的是「尼采」。之後拉馬丹又到開羅,研究阿拉伯學和伊斯蘭文化;腳跨兩個文明的他,自然成為歐洲穆斯林的代言人。


拉馬丹雄心勃勃想改造伊斯蘭,希望革除伊斯蘭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陋習,並給予《可蘭經》新的詮釋;有人譽之為伊斯蘭的金恩博士。拉馬丹所要建立的新論述是:伊斯蘭就是歐洲傳統的一部分,不是與歐洲文明對立的另一個文明;更不是準備侵略歐洲,最後取歐洲文明而代之的異教文化。


當然拉馬丹並未完全說服歐洲知識份子,不少人在他已出版的23本著作和錄音帶中挑出矛盾之處,有人甚至認為他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第五縱隊。2004年美國天主教聖母大學邀請拉馬丹任教,但他被拒發簽證,理由是他曾捐款給巴勒斯坦的慈善組織,而這兩個組織又和被美國國土安全部,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有關。


2005年倫敦爆炸事件後,拉馬丹應邀訪英引起激辯。發行量最大的《太陽報》先是激烈反對,之後又改而熱烈歡迎,拉馬丹的爭議性似乎也由此可見。不過拉馬丹反對奪取無辜者性命的立場,倒是從未改變,他譴責911恐怖攻擊,也譴責倫敦爆炸事件的參與者。


拉馬丹曾在法國城市暴亂時,與時任內政部長、現為總統的薩科奇,有過兩次電視辯論。在荷蘭他也因為參與伊朗國家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而被鹿特丹市和伊拉默思大學,解除了負責進行多元文化溝通的職務。這些事情在歐洲都引發不小的議論。


世人較少注意到的是拉馬丹對西藏的同情。拉馬丹曾於1990年到印度參見達賴喇嘛,了解藏傳佛教和西藏的歷史,學習藏人不屈不撓的和平抵抗精神。2008年西藏抗爭時,他公開譴責中國政府打壓長期遭到歧視的少數民族,並呼籲抵制北京奧運。


去年六月歐巴馬在開羅發表演說,希望與伊斯蘭世界對話,尋求相互理解。但半年過去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距離並無拉近。和阿富汗戰爭相比,同意拉馬丹訪美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過小處著手,總比無所作為要好,了解伊斯蘭就從拉馬丹和美國知識界對話開始吧!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限量反應物的計算(二)

化學原理啟迪34


1.      前面的例子,我們用幾顆分子來說明限量反應物,但是,在實驗室或化學工廠,我們通常會用大量的化合物。因此,我們必須用「莫耳數moles 來計算「限量反應物limiting reactants」。


2.      基本上,用「分子個數」跟用「莫耳數」的觀念是一樣的,只是我們把單位從「個數」換成「莫耳」。


3.      舉例來說,假設25.0kg的「氮N2」和5.00kg的「氫H2」混合,並且反應形成「氨NH3」。完全反應的時候(其中一個反應物消耗光),會製造出多少質量的「氨NH3」呢?我們如何計算這個問題?


4.      根據前面的例子所傳授的步驟,我們知道,要用平衡的反應式(方程式),來判斷到底是「氮」還是「氫」是「限量反應物」?然後再判斷會形成多少氨?


平衡的反應式:N2(g) + 3H2(g) 2NH3(g)


5.      首先,我們要計算反應物的莫耳數:


25.0kg N2 × (1000g N2 / 1kg N2) × (1mol N2 /28.0g N2)= 8.93×10 ² mol N2


5.00kg H2 × (1000g H2 / 1kg H2) × (1molH2 / 2.016g H2)= 2.48×10 ³ mol H2


6.      因為1mole的「氮N2」會跟3mole的「氫H2」反應,所以,將會與「8.93×10² mol N2」起反應的「氫H2」莫耳數是:


(8.93×10 ² mol N2)×(3molN2 / 1molH2) = 2.68× 10³ mol H2


7.      所以,(8.93×10² mol)的「氮N2」會跟(2.68× 10 ³ mol)「氫H2」起反應。但是,在這個例子,我們實際上只有(2.48×10³ mol)的「氫H2」;「氫」不夠,「氮」太多,「氫」會在「氮」用盡之前,先消耗光;「氫」是「限量反應物」


8.      「氫」是「限量反應物」,我們必須用「氫H2」的數量來計算將會產生的「氨NH3」的量(莫耳量和重量):


(2.48×10 ³ mol H2) × (2molNH3/3mol H2)=1.65×10 ³ mol NH3


(1.65×10³ mol NH3) × (17.0gNH3/1molNH3)=


2.8×10 4次方 g NH3= 28.0kg NH3


9.      判斷清楚「氫」是「限量反應物」,我們也可用「氫」的莫耳數,來求取「氮」的莫耳數:


(2.48×10³ mol H2)×(1mol N2/3mol H2)=8.27×10² mol N2


10.  由上可知,(2.48×10³mol) 的「氫H2」需要「8.27×10² mol」的「氮N2」,而我們之前說,這個混合物有(8.93×10² mol )的「氮N2」,實際存在的數量,比化學反應需要的數量多,「氮」是過量的excess


11.  另外一個判斷誰是「限量反應物」的方法是,用平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比較看看,反應式所需物質的「莫耳比例mole ratio,和現實上反應物的「莫耳比例」。


12.  舉例來說,在平衡的反應式中,「氫氣」和「氮氣」化合成「氨」的比例是:


3molH2/1molN2


所需的「氫」與「氮」比例是:


molH2/molN2 3/1=3


13.  在這裡的實驗例子中,我們有(2.48×10³ moles)的「H2氫」,和(8.93×10²mol)的「N2氮」,因此,


實際有的氫與氮比例是:


mol H2/ mol N2= (2.48×10³ /8.93×10²)= 2.78


14.  因為2.783小,實際有的化合物「氫/氧」比例較小,所以,「氫」一定是「限量反應物」。


15.  如果換做是其他情況,實際有的化合物「氫/氧」比例大於3,那麼,就是「氫」過量,而「氮」是「限量反應物」。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 的《化學原理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第一種計算方式,依據平衡的方程式,從已有的2個反應物中,抓出1個作為比較的標準,如果第2個反應物實際上的份量太少,不能滿足第1個反應物的需求,那麼,「第2個反應物」就是「限量」;如果「第2個反應物」能滿足,而且還過量,那麼第1個反應物就是「限量」。


2.          因為所有的化學反應都追求「比例平衡」,所以,第二種計算方式,拿平衡的方程式中反應物的莫耳比例,來和現實上反應物的莫耳比例,加以比較,看看實際上的情況跟平衡的標準有多少差距?來判斷誰是限量反應物。


3.          化學變化,要用平衡的方程式、考慮平衡的比例,才能推測出反應後實際產物的份量多寡。


4.          同樣地,判斷一個人的實力也是要有客觀清楚的標準來觀察,不可以貌取人,不應該用學歷、家世背景、種族、財富、社會地位、知名度來歧視他或崇拜他,應該用言行、政績、學識能力、健康、人格特質作為判斷的標準。


5.       《論語公冶長》孔大師一面與所有的年輕學者,討論每個人的特質、能力,一方面點名。同學們報告說:宰予今天白天躺在床上沒來。


6.       孔大師說:朽木沒有辦法雕刻,糞土做的屋牆也沒辦法粉刷,對於宰予我沒辦法給他苛責。


7.           宰予,可能身體很不好,白天就得躺在床上。人有再高的智慧、學問,如果身體不夠強健,也難以擔當大任,也沒辦法有很好的人生前途


8.           孔大師接著說:宰予給我很大的啟發,從前我聽一個人說話,就可以精準判斷他會有什麼樣的行為;今天我判斷人,除了聽他講話以外,還要看他的日常生活,這是宰予給我的改變。


9.       孔大師接著又說但是,我也沒看過真正剛強的人。同學說:那申棖如何?申棖可能長得像洛基。


10.      孔大師說:棖啊!他有各種欲望,這樣怎麼能算剛強呢?


11.       因為剛強的人,是內外都非常剛強,除了體能充沛以外,還要知識豐富、能夠節制自己的欲望,並且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緒。如果申棖不夠剛強的話,那誰夠剛強呢?


12.    子貢問孔大師:我,不想承受別人加在我身上的要求與壓力,我也不會用那樣的要求跟壓力對待別人這樣算不算剛強?


13.      孔大師說:子貢,你做得到的事情,我是做不到的。


14.      為什麼孔大師這麼說呢?這樣要求太高了嗎?


15.      人生活在會上難免需要別人幫忙,開口向人要求。人要說絕對不會跟別人開口要求,也不要人家要求自己,這樣完全獨立自主的生活,是不容易做到。孔大師可能需要別人幫他做飯,如果不合胃口,他可不可以講:你做的飯不好吃?


16.      子貢會提這個問題,很可能是為了幫宰予講話,宰予自己有困難,也沒有麻煩別人,能這樣做到,人也非常了不起了


17.       孔大師可能也覺得蠻有道理的吧!因為之前那樣一講,同學們可能都看不起宰予。子貢像是助教,助教的工作就是讓所有的同學,都能夠放下自我的成見,好好吸收學問的重點。


18.     【原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美國金改 全球驚悚

【摘要1.25.2010.葉家興 蘋果】歐巴馬上任後,曾經誓言「金融監管」將是施政重心。不過,他的財經幕僚存在兩派相左的意見,一方面,以財長蓋瑟納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思為主的自由派,認為「振興經濟優先,金融市場需要更多喘息空間」。


另一方面,聯準會前主席伏克爾則倡言「嚴加監管金融市場,限制金融業規模,防止系統性風險重臨」。


由於聯準會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股市大幅走高,化解了經濟崩盤的危機,歐巴馬於是冷落了伏克爾的意見。然而,實體經濟裡有數百萬人失業,金錢世界裡卻有投資銀行締造歷史紀錄的盈利,即將發放驚人分紅的消息不斷傳來。主要「大街」是一片蕭條潦倒,華爾街卻是一片歌舞昇平


人們不免要質疑,銀行體系的投機冒險闖出大禍,導致了數百萬人丟掉飯碗,然而,執政者不深思金融改革之道,卻在另一個深具爭議性的「醫療改革方案」裡耗日費時。一年多前,人們滿懷期待「改變」的心情,選上了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然而,一年多來,他卻對華爾街故態復萌的金融炒作視而不見。


歐巴馬的民望創下新低,以及民主黨輸掉一個傳統票倉的參議員補選席位,讓歐巴馬重新調整執政方向。他不再對蓋瑟納和薩默思言聽計從,決定重整金融改革,採納伏克爾法則,包括「限制接受存款的銀行為自身利益進行自營交易,禁止銀行擁有或投資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等等。草擬被譽為新版的「葛拉斯-史帝格法案」(GSAct)


70年歷史的「GS法案」是經濟大蕭條年代的產物,主要為「規範傳統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分際,限制金融業混業經營。」該法案施行多年,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頗為平穩。然而,就在薩默思擔任柯林頓政府時期財長的時候,廢止了該法案,為銀行、證券、投資的「金融超市」去除了法律障礙,也造就了若干「大到不能倒」的巨型金融企業。


漫無節制的金融業擴張,為業內人士帶來諸多利益。然而,一旦海嘯爆發,所有的成本,卻要全體納稅人與無辜的實體經濟一起承擔。金援華爾街的作法,雖然是挽救系統危機不得不為之舉,然而在經濟尚未復甦,失業率仍高達10的時刻,華爾街的所作所為,不僅讓自己背上了「金融恐怖份子」的惡名,連帶白宮和民主黨的聲望也一落千丈。


上周四歐巴馬召開記者會時,所提的種種規範金融業的最新計劃,顯示伏克爾思維抬頭。1980年代出任聯準會主席的伏克爾,還曾是個打擊通膨的悍將。他與「升息緩、降息快」的葛林斯潘和柏南克不同,當年他快速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到20%,有效打擊石油、黃金等商品炒作,在通膨魔獸被收伏的陣痛之後,美國和全球經濟創造了長達20年的增長榮景。


伏克爾重出江湖,對資本市場是長多,卻也是短空。因為投機炒作必定收斂,「熱錢」班師回朝,已經造成上周全球金融市場重挫,石油、黃金、股市、商品貨幣莫不遭波及。港元匯率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反映「熱錢」開始撤離。


一旦美國金改方向更加明確,更多借低息美元在全球炒作的「熱錢」恐怕還要陸續套現離場。去年靠資金面堆疊出來的榮景,終究要回歸基本面的原則,接受基本面的審判。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蒙娜麗莎是誰… 挖達文西來驗!?

 


【摘要1.25.2010.聯合報╱林沿瑜】「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文西的千古名畫,但畫中的蒙娜麗莎到底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蒙娜麗莎根本就是有同性戀傾向的達文西本人。現在,義大利的研究團隊準備挖出達文西的遺骸,透過臉部重建的方式,看看「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否真是達文西的自畫像?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數個世紀以來,蒙娜麗莎的真實身分一直引發爭論,有人認為她是達文西的媽媽,有人認為她是佛羅倫斯商人的妻子麗莎‧吉拉蒂尼(Lisa Gherardini)。


不過,有部分學者認為,達文西可能具有的同性戀傾向,以及他對難解之事的熱愛,導致他透過畫筆將自己描繪成一名女性。

重建達文西的臉龐也可以檢測美國專家莉莉安‧舒瓦茲(Lillian Schwartz)的發現是否為真。舒瓦茲透過電腦分析,發現「蒙娜麗莎的微笑」的特徵和許多藝術家的自畫像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達文西於西元1519年辭世,得年67歲,其遺體據信埋葬在法國盧瓦爾河谷的昂布瓦茲城堡(Amboise castle)。達文西的遺體原本埋在一處教堂中,但該教堂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遭到破壞,於是在1874年遷葬至昂布瓦茲城堡的聖修伯特教堂。此處一段銘文寫道,當中的遺骸「被認為是」達文西遺骸。


 


蒙娜麗莎的眉毛被誰剃掉了【摘要1.25.2010經濟日報╱鄭秋霜】達文西知名畫作《蒙娜麗莎》,是巴黎羅浮宮鎮館三寶之一,每年吸引無數遊客前往「朝聖」。眾人爭睹的那一抹神秘微笑,平均每人駐足的時間不到兩秒。


「天才達文西特展」主辦單位聯合報系指出,達文西在15031507年間,創作了《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貴族吉奧孔達的第三任妻子,「蒙娜」是她的頭銜,意為「夫人」,「麗莎」是她的暱稱。


在達文西獨特的繪畫技巧下,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都會覺得蒙娜麗莎在對你微笑,這也是此畫作最令人嘖嘖稱奇之處,且為這幅名畫帶來許多不同的傳說。


到底蒙娜麗莎的微笑裡,藏著什麼樣的祕密?「天才達文西特展」中的重量級展品之一「蒙娜麗莎的25個祕密」,是法國工程師兼攝影家Pascal Cotte在法國政府及羅浮宮的特許與嚴密監督下,拆下《蒙娜麗莎》的玻璃保護框,進行廣泛的科學檢測。


Pascal Cotte研究結果,揭露了《蒙娜麗莎》25個肉眼無法看到的秘密。包括蒙娜麗莎眼角的汙點或汙漬是亮光漆造成的意外,駁斥了蒙娜麗莎有病或膽固醇過高的假設。他也發現,原本蒙娜麗莎是有睫毛和眉毛的,可能由於創作的時間久遠,顏料褪色或有人在清潔畫作表面時,不小心將蒙娜麗莎的眉毛和睫毛擦掉了。



達文西親筆手稿 記載跨世紀發明【摘要1.25.2010.經濟日報】「我都解剖完了,『靈魂』在哪裡?」500年前,達文西無懼道德批判與宗教禁忌,解剖完30具屍體之後,在手稿中留下他的困惑。


達文西勇於創新、勇於挑戰當時普遍認定的思維與傳統的精神,在鼓勵創新、改變和積極態度的現代社會,正是創造永續成功及解決科學、工業、科技與機械等問題所不可或缺的特質。


達文西的思維、發明和觀察都鉅細靡遺地記錄在他的親筆手稿中,共有6,000多頁留存至今。達文西許多未完成的手稿,記錄了他在現實世界中未完成的夢想飛行器、計時器、潛水船、理想城市的規劃等。這些充滿創造力的夢想,500年來成為啟發人類科學、醫學、流體力學、飛行理論、人體解剖、機械工程、建築等各個領域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此外,達文西密切觀察和記錄年齡與情緒對於人體生理層面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狂怒的影響。有研究報告指出,達文西是第一位發現動脈硬化症的人。


達文西12特徵【摘要1.25.2010.經濟日報╱鄭秋霜】 500年前的義大利人達文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達文西生於1452415日,151952日與世長辭。少時投入當時最負盛名的藝術家Andrea di Cione門下擔任學徒,曾與其他知名畫家如佩魯吉諾(Perugino)、波提且利(Botticelli )等人一同學習。


「天才達文西特展」主辦單位表示,達文西沒有受過典型的高等教育,也沒有學過希臘文或拉丁文,甚至沒有研讀過書本,而是透過觀察和親身體驗的方式來學習,終其一生,他總是如此身體力行。他將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以素描和速寫的方式加以記錄。主辦單位也根據研究指出一些與達文西有關的描述:


他是個高個子,約有66吋高(約198公分)。


他是個左撇子。


他是個素食者,年輕時常會買下籠中鳥,目的只是要將其放生。


他是個和平主義者,雖然他設計了一些極具殺傷力的軍事機械。


他以「鏡書法」採用由右到左的書寫方式。


他一生對於大自然充滿想望,尤其是鳥類及飛行的概念。


他求知若渴,因此需要大筆資金,為此他不停地為資助者或委託人進行各種研究,藉此維持生計並供養他的研究室與學徒。


他從來沒有成為一個有錢人,手抄本中有許多頁都潦草地記錄著預算,盤算著如何平衡開支。


馬基維利和波提且利都是他的朋友;但他與米開朗基羅是激烈競爭對手。


他沒有在畫作上簽名的習慣。


他常受雇製作有特效和煙火的舞台表演。


他晚年在巴黎度過,臨法蘭斯瓦一世國王而居,國王賜給他「首席御用畫家、建築師與機械師」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