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假體腔的原口動物—輪蟲


生物學的歷史132


1.      有好幾種前口動物門的動物,牠們的體腔功能很像真體腔,但是實際上牠們的體腔,並不是完全被中胚層包裹,這種體腔稱為「假體腔pseudocoelom」。在六門假體腔動物中,最大的兩類是輪蟲動物(Rotifers)線蟲動物(Nemata)


2.      輪蟲動物的特徵是環狀的纖毛輪蟲,通常是水生、個體獨立生活的動物,身體的前端有一圈冠狀纖毛。牠們大部份生活在淡水中,同時也是許多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


3.      輪蟲拍動纖毛的時候,看起來就像旋轉的輪子,這也是輪蟲這個名字的由來。進食的時候,輪蟲使尾部身體變尖,用尾部的「腳」附著在食物上,然後舞動纖毛把水吸進嘴巴。


4.      這樣,細小的原生動物藻類就會順著水流掃進咽喉咽喉有七個堅硬、像下顎一樣的結構攔截食物。


5.      一般認為,輪蟲是從扁蟲門的渦蟲turbellarian flatworm)祖先演化而來的。


6.      淡水裡面的輪蟲非常地多。用顯微鏡觀察原生動物protozoa發現,從淡水取出的任何一滴水,都可以看到一種以上的輪蟲

7.      事實上,輪蟲大小跟原生生物protozoa差不多,第一次觀察的時候很難分辨誰是多細胞動物,誰是單細胞動物。

n   翻譯編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


n   圖片來源:www.fcps.edu


徐弘毅:


1.      渦蟲,是扁蟲門(扁形動物門)中,能夠獨立生活、不需要靠寄生別的生物來活命的族群。所以,從牠們演化出來的後代,比較容朝向獨立、不寄生的生活型態,輪蟲是假體腔動物門中,不寄生、獨立生活的族群。


2.      演化,就是改良原本的基模,使身體更有能力面臨物競天擇的嚴苛考驗。假如「輪蟲」是從「渦蟲」演化而來的,那麼,「輪蟲」改良了渦蟲的什麼缺點呢?


3.      最主要的演化特徵,是渦蟲的「無體腔」,轉變輪蟲的「假體腔」。


4.      「無體腔」的身體,體內器官埋在細胞之內,空間狹小,器官沒有什麼長大空間,外部的衝擊會直接撞擊到內臟。


5.      「假體腔」的身體,器官與表皮之間是空隙,這個空間充滿液體,緩衝外在環境的撞擊壓力,保護內臟;「假體腔」的另一個好處是,讓內臟器官有空間從小慢慢長大,允許身體分化出更多種類的器官。


6.      因此,輪蟲能夠做出更細膩的捕食運動,「進食的時候,『輪蟲』使尾部身體變尖,用尾部的『腳』附著在食物上,然後舞動『纖毛』把水吸進嘴巴。」這是神經、肌肉與體腔緊密協調的成果。


7.      輪蟲把渦蟲滿身的纖毛,變成只長在嘴巴的「纖毛」,很可能是因為,「假體腔」的身體比較能夠靈活運動,比較不需要再靠纖毛幫助游泳,纖毛剩下的作用,就是在嘴巴外面煽動食物隨水流進肚子裡。


8.      歌德:我們總是無法憑藉自己的知識或學問,完全透徹「自然」,也無法將「自然」趕往一條狹窄的道路上,因為「自然」本身保有相當多的自由


9.      只有人類,才能完成不可能的事。人類,有能力區別、選擇、判斷。人類,能將剎那變成永恆。只有人類能表揚善人,懲罰惡人,醫療、救治,有效地結合毫無目的、錯綜複雜的事物


10.  人應該靜靜地保持清醒的自己,任憑周遭的人事物去荒蕪,只要不斷地求知,探索自己生命的最大界線,那你跟自然,或跟上帝,就越來越有話可以聊了。


11.  當人在克盡義務之後,經常會覺得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這是由於人類絕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自我滿足,而這才是人類的可貴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