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酸與鹼的特性 The Nature of Acids and Bases

化學原理啟迪160

1.      要瞭解如何扮演「鹼base」的角色,我們必須知道水分子的2未與其他原子共享的「電子對」,其中任何一對都可以和「H+氫離子」形成共價鍵。當氣體的「HCl」溶解在水中,會出現以下的反應:

2.      特別留意,質子從「HCl」分子轉移到「H2O」分子形成「H3O+」,「H3O+」稱為「hydronium ion 鋞離子」。

3.      一般溶解在水中的反應可寫成下面7.1的方程

以上方程式特別強調,極性水分子從身上抓走質子的動作。

4.      特別注意,「共軛鹼 conjugate base」是「酸」失去「質子」之後剩下來的東西。「共軛酸conjugate acid」的形成是因為「質子」轉移到「鹼」身上。

5.      共軛酸鹼對 conjugate acid-base pair」由2個互相提供接受質子的物質組成。在上面的方程式中,有二組共軛酸鹼對HAA,以及H2OH3O+

6.      這個方程式顯示出,2個鹼H2OA」互相競爭「質子proton」。

7.      如果「H2O」的鹼性比「A」強,也就是「H2O水」分子對「質子」的吸引力比「A強,那麼這個平衡就會往右移,大部分溶解於水的會解離成離子的形式。

8.      相反地,如果A」的鹼性比「H2O」強,平衡位置就會往左移。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平衡時,大部分溶解的酸會是HA

9.      反應7.1的平衡方程式的常數是:

Ka是「酸的解離常數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H3O+」、「H+」都是指水合的「質子」。

10.  平衡方程式經常省略純固體純液體,因為它們的活性是1。所以我們假設,溶解酸的稀釋溶液中,水的活性是1。所以我們省略「水」,沒有放在平衡的方程式中,Ka的平衡方程就可以寫成下面這個簡單的游離反應:

HA(aq)←→H+(aq)+A(aq)

11.  不要忘了,水在游離的過程中扮演中要的角色:

12.  Ka是「質子從『HA』身上移走,變成共軛鹼『A』」反應的平衡常數Ka這個平衡常數專指這種「酸反應」。

13.  布忍斯特-勞萊定義不受限於溶液;它也能解釋氣相反應。舉例來說,在「擴散理論」中有關氣體「氯化氫HCl」與「氨NH3」的反應:

NH3(g)+HCl(g)NH4Cl(s)

14.  在這個反應中,「氯化氫HCl」提供質子給「氨NH3」,下面用路易斯結構說明這個反應:

15.  特別注意,這個酸鹼反應符合「布忍斯特-勞萊」定義,卻不符合阿瑞尼士的觀念。

n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 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布忍斯特—勞萊酸鹼定義:酸,提供質子;鹼接,受質子。

2.      ,吐出質子之後,留下一個可能吸引質子的空位,所以,具有鹼性,稱為「共軛鹼」。,接受質子之後,變成有能力提供質子的分子,所以具有酸性,稱為「共軛酸」。

3.      化學平衡,並不是靜止不動,而是正反應與逆反應同時進行,比賽反應速度,最後達到速率相等的狀態。

4.      一個酸鹼反應,反應物中有鹼,產物中也有鹼(共軛鹼)。所以,像這樣的酸鹼反應:HA(aq)+ H2O(l)→H3O+(aq)+ A(aq) 2個鹼H2OA」會互相競爭「質子proton

5.      如果「H2O」的鹼性比「A」強,也就是「H2O水」分子對「質子」的吸引力比「A強,那麼這個平衡就會往右移,大部分溶解於水的會解離成離子的形式。

6.      因此,強酸溶解於水中反應,強酸解離產生的「共軛鹼」,鹼性低於「」。例如,強酸H2SO4溶解於水中,解離產生「HSO4」,鹼性低於「水」,實際上,「HSO4」還有能力再二次解離,繼續提供質子,也就是它還帶有酸性。

7.      相反地,如果A」的鹼性比「H2O」強,平衡位置就會往左移。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平衡時,大部分溶解的會是「HA」。

8.      因此,弱酸溶解於水中的反應,弱酸解離產生的「共軛鹼」,鹼性高於「水」。例如,「醋酸CH3COOH」溶解於「水」中,解離產生的「CH3COO」,鹼性高於「水」。

9.      酸鹼反應的化學平衡,並不是指溶液變成中性,平衡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鹼性,依據「反應物」與「產物」吐出質子或搶奪質子的能力來決定,

10.  酸的解離常數,就是「反應物」與「產物」達成平衡時的比較值:Ka=[H3O+][A]/[H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