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動力與熱力控制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Control(二)

有機化學的基礎188

1.      讓我們來建立一個反應能量剖面圖來說明動力熱力這二種反應控制。假設有一個「反應物R,可轉換成二種穩定度不同的產物「P1」、「P2」的其中一種。例如,「烯醇離子enolate anionR)」質子化形成「酮ketoneP1)」或「烯醇enolP2)」:

2.      「酮」比「烯醇」更穩定,但是「烯醇離子」要變成「酮」需要跨越的活化能門檻,比「烯醇離子」變成「烯醇」,更高。

3.      如果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給反應物,去跨越這二個活化能障壁ΔH1ΔH2,那麼就有足夠的能量讓「酮」、「烯醇」、「烯醇離子」互相轉換,並且達到平衡。

4.      在這樣的可逆條件下(逆反應變得容易),這二個產物的數量比例被焓變化ΔH°控制,最後形成比較穩定的產物(),ΔΔH°ΔH°2ΔH°1(假設ΔΔS°0)。

5.      因為這二個產物(烯醇)的焓變化差距大於每莫耳幾千卡,因此產生的混合物幾乎全是較穩定的產物。所以,這個反應是在熱力控制之下。在這裡,熱力控制有利於弱酸pKa19),比較不利於產生強酸烯醇pKa10

6.      下圖的反應是由四個單一反應組成

(1)    「烯醇」去質子化產生「烯醇離子」。

(2)    「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酮」。

(3)    「酮」去質子化產生「烯醇離子」。

(4)    「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烯醇」。

7.      其中,「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烯醇」的活化能最低,因此是速度最快的反應。如果我們強迫這個步驟的反應速度變慢,就可以從「烯醇離子」製造出許多「烯醇」;這種情形(例如,在非常低的溫度)的反應就是在動力控制之下。

8.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選擇在高溫下進行反應,讓四個反應進行都變快,平衡狀態就有利於比較穩定的「」。有些反應可以在動力熱力控制間轉換。

9.      反應在低溫下進行通常有利於動力控制,但是依據反應的不同採取特定溫度,就能讓熱力因素主導全局。「烯醇離子」的質子化的這個例子,就不太可能在一般條件下影響動力因素。

10.  動力控制和熱力控制之間的分野有時是一種定性分析,因為很少有化學反應會散熱大到無論任何情況都無法達成平衡。

11.  事實上,動力控制是指,「反應物變成其中一個比較不穩定的產物」的這種反應;動力控制反應在某些實驗條件下,能避免逆反應的干擾,而順利完成。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徐弘毅:

1.      熱力控制反應的產物,是分子系統周遭的能量相較之下,能量比較穩定的化合物。動力控制的產物,是正反應逆反應速率相比之下,比較容易出現的化合物。

2.      在「烯醇離子enolate anionR)」質子化形成「酮ketoneP1)」或「烯醇enolP2)」的反應中,如果我們提供足夠的能量,例如高溫,「烯醇離子」跟「烯醇」、「酮」彼此就可以變來變去,沒有障礙。

3.      高溫的情況下,以下這四個反應的速率都差不多,也就是各個正、逆反應速率幾乎一樣:

1)「烯醇」去質子化產生「烯醇離子」。

2)「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酮」。

3)「酮」去質子化產生「烯醇離子」。

4)「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烯醇」。

4.      因此,動力控制沒那麼重要,比較重要的是「熱力控制」。

5.      當「周遭」不斷有大量的能量流入分子「系統」中,分子結構很容易鬆動變形,最後能存留下來的,一定是結構最緊密的分子。到底哪一種型態的分子比較穩定,能抵抗這種外力?

6.      顯然,這三種化合物,結構最穩定的是「酮」,要迫使它改變需要花費的能量最多,在四種反應中,「酮」變成「烯醇離子」的活化能障壁最高。

7.      「酮」的穩定度,也可以從酸鹼值的角度來看。依據布忍斯特勞萊酸鹼定義,pKa19,是弱酸,比較不會解離出質子;而烯醇pKa10,是強酸,很容易解離出質子,變成烯醇離子

8.      如果我們降低溫度,讓所有反應都減速,會如何呢?

9.      在四種反應中,「烯醇離子」質子化產生「烯醇」的活化能最低,是速度最快的反應,結果就是「烯醇離子」幾乎都變成「烯醇」。

10.  因為「烯醇離子」要變成「酮」,必須跨越的活化能障壁,比變成「烯醇」高,所以,「烯醇離子」來不及變成「酮」,就反應變成「烯醇」。

11.  而「烯醇」,要逆反應變回「烯醇離子」,需要跨越的活化能障壁,更是遠高於「烯醇離子」變成「烯醇」,反應速率慢很多,所以,整個反應就在動力控制下,源源不絕地產生「烯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