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重景觀 輕防洪 都市洪災

【摘要9.21.2010聯合報王玉佩/正修科技大學副教授(高雄市)】高雄市已很久沒淹水,上次是九年前的潭美颱風。其實早期高雄市幾乎是每雨必淹,因為排水設施幾乎未做,大多數的都市計畫道路未開。


民國87年高雄市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主政下的高雄市政府,標榜所謂的「城市美學」,全力展開美化市容景觀等看得到的「速食工程」,這些花費不多、施工期限不長。


在極短時間就可立竿見影的美化工程,是以景觀改造、燈光裝飾為主體,包括城市光廊、光之塔、愛河之心等,都是「城市美學」概念下的產物。近一年來,高雄市政府致力於公園綠地改造,這是「城市美學」的延續。


【摘要9.21.2010聯合報陳賜賢/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榮譽理事長、周文祥/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理事長凡那比颱風重創高雄地區,令人回憶起2001711日潭美颱風造成高雄市淹水情況。


20019納莉颱風亦使台北捷運停擺,台北市之忠孝東路成為忠孝河。都市型洪災會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主要由於人口和資產的集中,洪災發生後生命財產損失慘重。


隨著流域的都市化,被不透水的瀝青或混凝土鋪面覆蓋,導致都市流域區域的「蓄水、滲水功能」降低。同時洪災發生時具有一定蓄水功能的水田等土地,逐漸成為住宅地,也降低了「滯洪功能」。


此種蓄水和滯洪功能的下降,導致河流平時的流量極少,反之一旦流域降雨時,則在短時間內雨水集中流出並從河流和水渠溢出,引起都市功能癱瘓或地下街淹水等災害,即發生所謂的「都市型洪災」。


高雄區洪災,主要問題在於「過度注重水質的整治,而忽略了上游洪峰流量的消減,及下游潮汐頂拖問題」。 主政者偏重於親水景觀綠美化易於討好民眾表面功,甚於防洪排水處理基本功。愛河如此,前鎮河、後勁溪亦如是。


前述許多河段皆將上游汙水以人工方式截留,直接往下游出海口排放,忽視洪峰發生,過多人工截留水閘,易影響上游洪水排放順暢。市府雖設有部分滯洪池及濕地,但與前述天然河渠原有滯洪、入滲、地表地下蓄水網狀系統面積相比,顯然微不足道。


河川親水景觀綠美化固然需要,但必須是師法河川綿延不斷的河流自然淨化方式,並改善沿岸生活汙水,回歸河川,而不是像愛河以直接截留,剩餘河段進行感潮親水,此恐怕不是回歸自然方式之河川,造成海水入侵及防洪問題。


總而言之,降雨量過大,災害固然不可避免,但在考量都市流域治理計畫時,需下基本功於區域排水防洪和流域對策,並師法自然的流量分擔策略,將流域的降雨根據不同都市土地利用情況而流出的洪水量,作流域分配量處理;


如於學校或公園設置系列防災調節池,都市不透水鋪面入滲改善,善用人行道及分隔島作為道路地表逕留入滲區,下游感潮段需檢視區域排水系統,及增加蓄洪調節池配合抽水站。


以鼓山區臨海路為例,其排水系統無法重力排放,蓄洪調節池及防潮閘閥便相對重要,需檢討抽、蓄、排系統操作。其他,如淹水模擬地圖公布,而且將河流水位和主要地點的影象即時提供給市民參考,積極致力於提供資訊工作。


參考資料:


擴大內需經費 優先治水


優先用於治水工程


挪七成擴大內需預算治水 挨轟


馬政府迷航記


800億治水錢被A


昏庸無能98 治水不動如山


疏浚預算少600


治水 要大小通抓


不淹水 錯誤的治水目標


政府忽視淹水背後的問題


還給洪水自然的空間


淡水河岸造鎮 大雨恐釀哉


治水要有長遠的規劃


砸15億建防水閘門 被批浪費


防洪不能全靠治水


綠朝復育計畫 藍杯葛73


空洞化的防災戰爭


向氣候變遷 謙遜低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