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單肢亞門的有機體演化成適應陸地生活

生物學的歷史148


1.      單肢亞門uniramia的族群有昆蟲、蜈蚣centipedes、馬陸millipedes


2.      一般認為單肢亞門這個族群是獨立演化出來的一個支派,跟鉗角亞門、甲殼亞門沒有什麼關係。


3.      單肢亞門名字的由來,是指牠們的腳是一條腿,沒有分岔成二條腿單肢亞門的另一個特徵是頭上有一對觸角


4.      與其他節肢動物亞門族群不一樣的地方是,單肢亞門動物在陸地進行演化,所以牠們演化出很多適應陸地生活的特徵。


5.      陸地生活有三個主要的難題1.防止水分因為蒸發流失過多。2. 必須有支撐身體的組織結構,因為身體不再能靠水的浮力支撐。3.必須在缺水的環境繁殖。


6.      單肢亞門,尤其是昆蟲,演化出一大堆能夠解決這些難題的適應能力。牠們發展出,以關節組合而成的外骨骼、以關節組合的附肢發育良好的肌肉組織,來支撐身體抵抗地心引力,讓牠們能在陸地上活動自如。


7.      防止水分流失的辦法則多管齊下。所有的單肢亞門動物都有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排放尿酸,這個過程只有極少量的水分流失。


8.      氣體交換在氣管系統內進行,氣管系統內維持很高的濕度,但不會流失水分。昆蟲的外骨骼覆蓋一層蠟質防水層,防止水分從表皮流失。


9.      所有的單肢亞們動物都是體內受精。大部分的族群由雌性動物產下受精卵到自然環境中,受精卵外面覆蓋一些保護措施,不過也有某些族群的雌性動物會照顧受精卵直到孵化。


10.  單肢亞門動物有許多適應陸地的特徵(),生活在陸地的鉗角亞門(蜘蛛類)也有,但是這些共同的特徵是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注例如氣管系統、馬氏管、覆蓋蠟質的外層


11.  單肢亞門的主要演化革新1.沒有分岔的附肢2.一對觸角3.氣管系統4.馬氏管5.大顎mandibles6.排泄物是尿酸7.體內受精


n   翻譯編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


n   圖片來源:http://www.britannica.comhttp://www.nps.govhttp://pixdaus.com


 


徐弘毅


1.      甲殼動物生活在海中,牠們的外骨骼,有增加身體重心與抵抗海洋的水壓的效果;但是,單肢亞門的昆蟲、蜈蚣、馬陸生活在陸地,外骨骼的重點,是防止水分蒸發與支撐身體。


2.      為了防止水分蒸發,昆蟲與蜈蚣、馬陸的外骨骼覆蓋一層蠟質,為了留住更多水分,牠們演化出馬氏管,盡量減少水分的排出,並且演化出不流失水分的氣管系統。


3.      單肢亞們動物為了克服沒有水做為精卵媒介的環境,演化出體內受精的繁殖模式。以上這些演化,是為了突破自然環境天擇的嚴苛考驗。


12.  昆蟲發展出,以關節組合而成的外骨骼、以關節組合的附肢和發育良好的肌肉組織。更靈活的協調肢體,目的是應該是為了迅速追捕獵物或躲天敵。以上這些演化,是為了讓自己在物種的競爭中更有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