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歷史142
1.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到目前已經知道的種類大約有百萬種,無疑地,還有數以千萬的物種等待發覺。地球上的動物大約有80%屬於節肢動物門。節肢動物門中,有些綱類的動物已經完全演化成適應陸地生活的型態。
2. 節肢動物很可能是從多毛綱蟲(環節動物)演化而來。有許多證據顯示,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關係非常親近,節肢動物應該是從某個古老的環節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
3. 特別重要的是,這二種動物都有分節,雖然更進化的節肢動物有許多分節退化掉了。原始的節肢動物每個分節都有一對附肢,跟多毛綱蟲每個分節都有一對側足一樣。(下圖 節肢動物 蜈蚣)
4. 有一個很小的動物門類「有爪動物onychophora」,能夠幫助我們釐清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之間的演化關係。
5. 「有爪動物」特別有趣的地方是,牠們綜合了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特徵。有爪動物外觀看起來很像「毛毛蟲caterpillar」,不過牠們的身體有分節,大約有14~43對短短的腳。(下圖 有爪動物)
6. 有爪動物跟環節動物相似之處是,每個環節有一對腎管,薄、容易滲透、又有彈性的表皮,以及沒有關節接縫、直接相連的附肢。
7. 但是其他特徵就比較像節肢動物。牠們有爪、觸角、開放式的循環系統,變形成可餵食的附肢。(下圖 節肢動物 毛毛蟲)
8. 有爪動物,可視為從節肢動物的古代類似環節動物祖先,演化出來的一個旁支。
n 翻譯編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
n 圖片來源:livelikedirt.blogspot.com、sciblogs.co.nz、www.superstock.co.uk、www.saskschools.caevolution.berkeley.edu、www.handbook.unsw.edu.au
徐弘毅:
1. 分辨不同物種之間親疏關係的重點,不能光看外型,也不能只看一、二個特徵,必須比對整個身體構造的相通性。因為身體的肌肉、器官、肢體、循環與排泄系統……全部加起來的能力,是這個物種應付環境各種困難的關鍵。
2. 即使是突變的物種,也不可能突然發生全面性地改變;所有的物種都是依據原本的身體構造,一點一點地的改變,歷經數百、數千代的演化來適應環境。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分析生物的身體構造,找到它們過去的歷史紀錄。
3. 一般認為「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關係十分密切,因為從化石紀錄來看,原始的節肢動物與環節動物一樣有「分節」、每個分節有「附肢」。
4. 同一個族群的後代,可能演化出好幾種族群,透過比對這幾個親族之間的相似性,可以推測出這些物種的演化史。
5. 古代環節動物,除了演化出「多毛綱蟲」與「節肢動物」外,還演化出一個中間物種「有爪動物」。
6. 「有爪動物」跟「環節動物:多毛綱蟲」相似之處是,每個環節有一對腎管,薄、容易滲透、又有彈性的表皮,以及沒有關節接縫、直接相連的附肢。牠們在排泄、身體保護與運動模式上十分相似。
7. 「有爪動物」跟「節肢動物」相似之處是,牠們有爪、觸角、開放式的循環系統,變形成可餵食的附肢。牠們對環境的敏感度、體內養份供應、進食方式十分相似。
8. 中間物種,有可能是「環節動物」朝「節肢動物」演化的過程物種,也可能獨立發展成一個物種,這要看牠們的構造是否有競爭優勢。
9. 如果在同一個棲息地,「有爪動物」捕食與閃避天敵的能力,高於「環節動物」,有爪動物就會逐漸取代環節動物。但是,如果牠們對環境的適應性沒有超過其他族群,原本的生存環境就會被取代。
10. 高爾基:在這個一切都充滿競爭的世界上,是沒有童話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餘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