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財政結構失衡比赤字可怕

【摘要8.16.2010聯合報社論】一場全球性金融風暴,不僅重創台灣經濟,國家財政結構的脆弱面貌,也在金融風暴吹襲下,一夕現形。


做為國家財政穩健基石的稅課收入,供應政府政事支出的比重,去年跌破賦稅依存度六成的警戒線,只有59%;換言之,政府運作需要的財源,有多達四成必須舉債一途。


在政府經常性收入中,稅課收入向來居首。稅課收入占政府支出的比重稱為賦稅依存度,比重愈高的國家,財政穩健度相對愈高,歐美國家加計社會安全捐等社會福利財源後,比重多在八成以上。


反觀台灣,賦稅依存度受景氣榮枯的影響甚深,景氣大好的年代,可保持在七成左右,景氣萎縮時,賦稅依存度可能低到五成以下;加以各社會捐、規費及罰鍰收入及財產收益等非稅課收入所占比率不高,拉升又不易,竟讓舉債成為不景氣時期的「穩定財源」。


如此不穩定的收入結構,自然限制政府的施政能力,反成經濟發展之累,更帶來負債激增的連鎖問題。


金融風暴如果算是「天災」,則政府財政結構失衡即屬「人禍」;而稅課收入比重的下滑,絕非「不景氣」可以籠統交待。政府缺乏財政改革的魄力,坐視稅制的結構性缺失不聞不問,「只推減稅、不許加稅」的政治操作,形成稅收短徵、舉債暴增的惡性循環,甚且成為常態。


猶記得九十年網路泡沫化的衝擊拖累國庫,當時政府成立財政改革委員會,提出多達37項的健全財政方案,還訂下十年(今年到期)達到財政收支平衡的遠大目標。


然而,由於內閣更迭頻繁,執行力不彰,加上二次政黨輪替,財改會的改革建議最後多以跳票收場;於是,在網路泡沫化後的第七年,全球金融海嘯再度擊垮國庫,賦稅依存度不但失守六成大關,藉由吃老本(移用歲計賸餘)及舉債的融資收入更突破一成,今年還將進一步升上13%的高峰。


政府十年前許下的今年財政收支平衡目標已確定跳票。在保住稅基的同時,政府還要有創造稅收的能力,例如國家上兆元的土地資產,可結合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BOT),既降低舉債建設的財務壓力,合作開發衍生的租金、規費等非稅課收入也能源源入庫,甚至帶動財產、所得與消費等連串稅收,創造國庫多贏。


健全財政結構不等於全民加稅,輕稅率、擴稅基、活化國家資產三管齊下,財政穩健的願景仍是可以企及的現實期待。


參考資料:


稅改聯盟痛批 敗壞財政紀律


評產創條例的濫情


房價一再飆升 要怪錯誤政策操作


政府潛藏負債 達13.7


財政赤字將破表 黃金十年如何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