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容器中氧氣粒子的撞擊率Impact rate

化學原理啟迪122


【範例】有一個裝有氧氣的容器,氧氣的壓力是1.00atm、溫度是27°C,計算這個容器的1.00平方公分面積的撞擊率:


【解題】為了計算ZA,我們必須找到以下公式中,每一個變項的數值

在這個例子裡,A1.00cm2。然而,如果要把這個數值輸入公式中,我們必須注意公式裡面的A單位是平方公尺m2。所以,經過換算,A=1.00×104 m2


N/V的數值可以透過理想氣體定律得到n/V,然後再把這個數值轉成適合的單位:

為了從n/V:每公升的氣體粒子莫耳數,得到N/V:每立方公尺的氣體粒子數量,所以,我們做出以下的轉換:

注:molecules指氣體分子的個數(數量)。


M的數值是指O2的莫耳重量

接著,我們把以上數值輸入到計算粒子撞擊率ZA的公式中

也就是,這個容器中的氧氣,對容器牆壁上1cm2面積的碰撞率是,每秒碰撞2.72×1023


n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Chemical Principles


徐弘毅:


1.     特別留心,計算過程中,出現2常數R,並不是同一個的數值。


2.     理想氣體定律PV/n=RT的常數R0.08206 L atm/K mol ,這是指1莫耳氣體粒子,在特定溫度下,對容器造成的整體壓力


3.     √RT/2πM的「常數R」,來自於粒子平均速率Uavg的公式√8RT/πM,在這裡「常數R是指,絕對溫度每一度,使1莫耳顆粒子含有的熱能,單位是「焦耳J


4.     為什麼把溫度轉換成熱能「焦耳」,會計算出粒子的移動速率呢?


5.     焦耳的定義:「每秒平方」的粒子移動「距離平方」乘上粒子「質量(公斤)」:kg m2/s2


6.     粒子移動「距離平方」乘上粒子「質量(公斤)」代表粒子撞擊一個平面的力量,可以看成是一種動能(mv2)


7.     在自由的空間中,我們設定一個時間距離「s」,作為測量粒子能量的標準。「s2秒平方」,是用一個時間平面,攔截在三度空間中移動的粒子能量,看平均每單位時間的能量數值是多少。


8.     如果「焦耳J」,除掉「質量kg」的部分:RT/M,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每「單位時間面積s2」的「移動距離面積m2」。


9.     8RT/πM中,「8」與「π」分別調整粒子運動模式中具備反彈旋轉等性質。


10.  因為在三度空間中,真實反應粒子移動能量的「移動距離面積」/時間面積」,跟平常習慣的「速率」的定義「距離/時間」不同,會影響我們推理,所以,要再調整一次。


11.  我們人類平常生活在地球引力之下,習慣把一切東西都放在地平線的平面上距離,是這個平面上的一條直線上的一段距離;時間,是切割一條直線的單位


12.  用更清楚的例子來說,距離就是一把尺上的某一段長度時間是這一把尺上的刻度。因此,我們對速率的定義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單位時間,移動的直線距離,例如 「每秒幾公尺m/s」。


13.  所以,8RT/πM開根號之後:8RT/πM,變成「每秒s」移動的「公尺m」,才是符合我們地球生活經驗中「平均速率」的定義。


14.  但是在最後「碰撞率ZA」的公式中,平均速率的部分,後來依據實驗變形成√RT/2πM,這是要把「每秒移動的距離:速率」、「碰撞面積」、「密度」,轉換成實際上的「每秒的碰撞次數」。


15.  所以「碰撞率ZA」=「碰撞的面積」×「粒子的密度」×「粒子每秒碰撞容器牆壁的次數」=容器中每單位體積m3的所有粒子,對特定的碰撞面積m2,每秒碰撞的次數。這就是碰撞率的公式:ZAA × N/V ×√RT/2π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