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的基礎210
徐弘毅:
1. 「碰撞理論」是說明化學反應如何產生的理論。「碰撞理論」認為一種化合物會反應變成另一種化合物,是因為分子的碰撞,使得原本的化合物破壞或與其他化合物結合。
2. 雖然在溶劑裡或固體物質的反應,情況不完全符合氣體的碰撞理論,還要考慮更多立體阻礙、極性等因素,但是這些化學反應還是具備碰撞理論的基本雛形。
3. 碰撞理論來自於氣體分子行為的研究。關於氣體的行為的所有研究,都整合在「理想氣體定律」:PV=nRT/壓力×體積=分子莫耳數×氣體常數×溫度。「理想氣體定律」來自於「波以爾定律」、「亞佛加厥定律」、「查理定律」。
4. 依據「查理定律」,氣體的體積,在一樣的壓力下,溫度愈高,體積愈大。這是因為溫度愈高,氣體分子的動能愈強,移動速率愈快,碰撞頻率愈高,所以,氣體分子推擠出來的空間比較大。
5. 分子數挾帶的能量的分布,是一種溫度函數;溫度愈高,分子碰撞的平均能量愈大。
6. 「平均能量mean energy」是指能把「分子數」均勻分為「能量比較高」與「比較低」二大類的「能量」數值,並且比「平均能量」高的分子數,等於比「平均能量」低的分子數。為什麼要討論氣體分子的「平均能量」?
7. 在一個進行反應的容器中的氣體分子,受熱的情況並不相等,在同樣溫度下,有些氣體分子得到比較多的熱能,運動速率比較快,有些分子得到比較少的熱能,運動速度比較慢。
8. 介於各種能量的氣體分子數量的中間位置的,就是「平均能量」的分子數;「平均能量」的分子數量,是各種能量的分子數量的「中線」。
9. 把分子「數量」與「能量」相對比較,畫成「Boltzmann分布曲線」,「平均能量」的分子數量位於曲線的高峰區域附近,而曲線的「高峰區域」就是絕大部分氣體分子的碰撞能量。
10. 由於化學反應是在所有氣體分子的碰撞中進行,所以,大部分氣體分子的運動狀態,會影響最後的反應結果。因此,必須密切觀察最多氣體分子得到的能量是多少,這是衡量反應結果的重要指標。
11. 大部分有機反應的活化能大幅高於平均能量。平均能量的分子數量,是各種能量的分子數量的中線;跨越活化能的分子數量多寡,位於Boltzmann分布曲線最右邊的部分坡腳。
12. 所以,如果中線的數量往上拉,那麼中線右邊的曲線(代表分子數量)也會跟著往上拉,意思就是,跨越活化能的分子數量會變多,每單位時間跨越活化能的分子數量變多,反應速率就加快。
13. 舉例來說,即使活化能非常低3.0kcal/mole(約等於旋轉乙烷的能量障壁),把溫度從0℃提高到100℃,還是會大大增加跨越活化能障壁H°>H‡的分子數量比例。
14. 這是因為「溫度」提高會提升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增加分子碰撞的力量或有效碰撞的機率,因此,跨越「活化能障壁」的分子數量變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