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華 中國時報2010.02.04摘要】蕭副總統的財金諮詢小組,於2009年十二月十七日表示,立基於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優勢,擬推動台灣成立「高科技籌資中心」;而同年馬總統於十二月二十二日拍板定案,同意建立「高科技籌資中心」。
但最近央行總裁彭淮南對「熱錢」宣戰,基本上熱錢造成匯率不安,再造成出口困境,故擬採用熱錢稅或其他措施,以抑制「熱錢」流入,進行要求暫緩金融中心的推動。
一般人可能以為這兩件好事可同時並行,但二者之間其實有衝突。總統宣布的政策是「籌資中心」,則我們就應該更以平常心看待熱錢流入。所謂「籌資中心」就是一個籌資平台,外國人可以來台發行股票,把錢帶走,也可投資台灣,讓錢流入。雖然我們希望資金流進或流出均按部就班。
但事實上國際上常會出現投資人理性與非理性的預期,而使資金突然大量流進或流出。由於這是成為一個金融中心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如果我們阻撓它,這些流出入的錢就到別的中心,我們就不是金融中心。
以全球三大金融中心而言,紐約、倫敦與香港,它們也擔心熱錢流入,也會發言嚴重警告,但這是提醒「投資人」小心泡沫,而非針對攜出入資金者,更絕不會干預。否則錢可進來時不能進來,可出去時又不能出去,如何是金融中心?
但這些「金融中心」又如何應付「熱錢」流出入對匯率的影響呢?再以這三大金融中心為例,前二者採浮動匯率,而香港則採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死死地綁在一起,它的央行也不予干預。也就是說金融中心的「匯率制度」落在光譜二極端,完全浮動或完全固定,但央行均不干預。
而這二者對其出口業的不同影響,所以金融中心的匯率制度,沒有中間的管理浮動地帶,它們的央行也關心匯率,但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央行,不會每日替出口製造業思考其對匯率的期盼。
反之,對熱錢宣戰的巴西、智利與馬來西亞,他們的國家均非金融中心,它們採取實際行動,對熱錢課予稅率,它們並不想成為籌資中心。杜賓建議的「熱錢稅」是給開發中國家的建議,而非給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和香港的建議。而如何同時防止熱錢又成為金融中心?並不容易,目前尚未有人討論。也就是說做為一個金融中心,就沒有資格排斥熱錢。通俗一點說:如果敢開賭場,還怕賭客賺錢?
在金融海嘯時,為何台灣受傷相當重?其中一個理由是以價格為導向的出口策略太依賴國外需求所致,即當國外需求減少,台灣的出口受到比別人大的影響,故當時大家熱烈討論這樣的出口策略是否應持續?經濟結構應否轉型?更應否加重金融服務業的比重?而且認為這是一個轉型的機會。但今天看來,央行選擇當出口製造業的央行,而非金融中心的央行,一念之間,金融中心停擺。
所以,我們心目中的「籌資中心」其實是只想建立比泰國、馬來西亞好的資本市場,我們看到出口的許多好處,忽略其帶來的壞處;但對金融中心,正好相反,我們強化其壞處,不想看其好處,我們內心極度恐懼「金融中心」所代表的資金自由進出,不解除這恐懼,台灣無法轉型。 【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