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量化的分子動力模型The Quantitative Kinetic Molecular Model(七)~2

化學原理啟迪84


徐弘毅:


1.          我們在氣體定律中,用很多「乘法」,這是因為「加法」比較像沿著一條直線運動,做完一個單方向的動作,再繼續用同一個方向,做出另一個動作;


2.          但是「乘法」比較像在三度空間中自由活動,做出一個方向的動作,又做出另一個方向的動作,這二個動作都有力量,也都佔據立體的空間。


3.          到底「乘法」跟「加法」有什麼不同呢?如下圖:


4.          「加法」,就像一段直線,再加上一段直線,或者一個立方體,再加一個立方體,非常靜態;「乘法」,像一段直線和另一段直線圍起來的面積,又像一個立方體和另一個立方體,組合出來的大立方體。


5.          如果我們把仙女棒固定在某個地方,看它慢慢燒光,就會覺得火花是沿著直線活動的,這就是「加法」問題。


6.          當我們把點燃的仙女棒,自由地揮來揮去,眼睛看到的仙女棒火花殘留影像,會覺得火花是在立體的空間裡跑來跑去,這就是「乘法」。


7.          「乘法」問題,會讓數值的變化很大,就像一隻手拿仙女棒揮的空間,跟兩隻手都有仙女棒揮來揮去的空間,差距很大。乘法問題的規則如下圖:


8.          我們發現,單位長度愈長,體積就愈大,而且變化的幅度非常巨大。


9.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三度空間的問題時,體積「1單位」×1單位」是沒有空間上的意義,因為,1單位體積,在三度空間看來,就是一個「點」而已,一個「點」跟另一個「點」,無論如何都不會構成三度空間。


10.      一個「點」加上另一個「點」連起來,成為直「線」;三個「點」連起來成為平「面」;三個「點」構成的平「面」,再跟第四個「不在三點構成的平面上」的「點」連起來,就成為立體的空間。


11.      最基本的立體空間,是由三條互相垂直的直線,構成的立方體。這三條直「線」


12.      至少都是由2個「點」構成的,所以,立方體的邊長至少要是2個單位。


13.      以上所說的是三度空間的邏輯思考問題,並不是實際上的立方體長度數字,長度有可能是1公分、1公尺、1公釐;但是,基本上這些立方體,應該長寬高都至少可以切割一次,這就證明它們至少是「2單位」的長度,每個邊長至少是由2個「點」構成。


14.      因為氣體的「壓力」,就是氣體粒子在「三度空間」,自由地碰撞「立體的容器」的「力量」,所以,壓力可以想像成一個「立方體」。


15.      在這裡,我們把氣體的「壓力」畫成「藍色立方體」,包裹在「藍色立方體」外面的「立體方框」,就是容器的「單位體積」。如下圖:


16.      粒子的「壓力」立方體和沒有粒子的「容器體積」立方體「相乘×」,結果會是什麼?


17.      我們發現每單位「容器體積」立方體,都外掛一個「壓力」立方體。用肉眼就可以看出來,「容器體積」立方體,都外掛一個「壓力」立方體,使得整體的體積變大了。


18.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實際上的容器的體積固定不變,原本沒有粒子的容器體積,壓力是0。現在,要把更大的東西粒子造成的壓力立方體,全都塞進去,一定會變得比較擠,也就是「壓力」變大。


19.      接著我們要問,「溫度上升」,一、為什麼會增加氣體粒子的「動能」?二、為什麼「溫度上升」會增加氣體的壓力或體積?


20.      首先,溫度增加,代表有熱能(能量)注入容器裡面。


21.      依據德謨克利德的理論:「三度空間除了質點(粒子),就沒有其他的東西了」。所以,在這個容器裡,「熱能」只能跑到這些質點(粒子)身上,增加它們的動能。


22.      同樣地,如果溫度下降,就代表有「熱能」從容器裡跑到外面,那就是這些粒子失去了「動能」。


23.      溫度增加,粒子動能增加,碰撞容器的力量變強,在容器體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氣體壓力就會增加;或者第二種情形,容器有彈性,體積被粒子撞開擴大,但是壓力不變。


24.      溫度減少,粒子動能減少,粒子碰撞容器的力量變弱,在容器體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氣體壓力就會下降;或者容器有彈性,壓力不變,而體積縮小了。


25.      因為氣體分子動力理論建立的氣體模型,符合氣體實驗出來的公式,所以,我們想像的氣體運動模型,就蠻可信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