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量化的分子動力模型The Quantitative Kinetic Molecular Model(五)~2

化學原理啟迪80


徐弘毅:


1.          粒子以速率U撞擊牆壁、反彈再撞擊牆壁產生的壓力,就是分佈在6個面的uuu四方形面積,把這6個四方形面積組合起來,就是中間那個「彩色立方體」,它代表粒子運動「速率u」的動能。


2.          因為實際上粒子本身的質量,也會影響撞擊牆壁的力量,所以,彩色立方體還要加上粒子的質量m,象徵粒子「質量m」的「橘色球體」就在彩色立方體的中間。


3.          有了以上這些觀念,我們就能一一解釋每一行公式的意義。


4.          平均每個粒子,施加在容器牆壁上的力:「Force Total,是(質量×速率×2倍),再÷容器的單位邊長:「2m(u²)/L」。


5.          就是指,中間含有橘色圓球的彩色立方體(圓球:質量m;彩色立方體:動能速率U),用邊長L為單位切割之後的能量大小。這是用一把測量直線的尺,來衡量粒子的平均量能。但是這並不是立方體容器承受的壓力,為什麼?


6.          因為容器並不是一條線,而是由6個面組成的立體,所以,每個粒子對容器產生的「平均壓力」,應該是「粒子的總量能」÷「容器空間的總面積」:Force Total / area Total


7.          這有二個方法計算,一、把「粒子的總量能」÷「容器6個面的面積」,這就是(2mu²/L) / 6L²。這就是彩色能量方塊,把力量平均分散到容器6個面的情形。


8.          二、因為粒子反彈之後撞擊容器牆壁的量能,與第一次撞擊容器牆壁的量能是一樣的,所以,乾脆只計算撞擊一次的量能,平均分配到它撞擊的3個平面的結果,這就是「壓力」:「粒子撞擊1次的量能」÷「容器3個面的面積」(mu²/L) / 3L²


9.          這就是彩色能量方塊,只走「黑色實線路徑」撞擊容器,力量平均分散到uxuyuz三個平面的情形。


10.      「粒子撞擊1次的量能」÷「容器3個面的面積」(mu²/L) / 3L²,調整之後,「壓力P」是mu²/ 3L³,這應該怎麼解釋呢?


11.      「壓力P」=mu²/ 3L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3個容器牆壁一起分攤粒子1次撞擊的總量能」,粒子明明只在一個容器裡撞擊,怎麼會變成在3個容器裡撞擊牆壁呢?這有二種解釋。


12.      第一種解釋、每一次撞擊的方向與速率「u」的力量,其實是由三股力量組成,這三股力量各自獨立對容器施力的;


13.      對第一股力量ux來說(平行x軸),它是在「體積v」的容器裡碰撞牆壁,對第二股力量uy來說(平行y軸),它也是自己在「體積v」的容器裡碰撞牆壁,第三股力量uz(平行z軸)的情形也是一樣。


14.      所以,由三股力量組成的一次撞擊,可以看成是在3倍大的容器體積中進行:壓力Pressure=P=mu²/3V注:橫線     應該在字母的上方,意思是平均,但是因為電腦打不出來,所以放在下方。)


15.      第二種解釋、每一次撞擊的方向與速率「u」的力量,可分解成三個方向的力量,而這三個方向的力量,各有一個量能相等的「反作用力」;所以,我們可以把,每一次撞擊的力量,看成是三股反作用力組成的:u²ux²+uy²+u


16.      而三股反作用力,都在一個體積大小跟原本容器體積V一樣的空間;所以,每一次撞擊造成的壓力,就是3個體積是V的容器,各自分攤三股反作用力的結果:Pressure=P=mu²/3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