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影響官能基酸性的各種因素(二)

有機化學的基礎205

徐弘毅:

1.      鍵能,能不能作為判斷酸性的標準呢?有許多分子,鍵能愈弱,酸性愈強,但是也有些情況是鍵能變強,酸性也增強。這是因為,影響鍵能與酸性的背後的原因有許多種,我們必須一一瞭解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2.      酸性由大而小依序是:氫氟酸HF>水H2O>氮NH3>甲烷CH4。造成以上4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陰電性」。

3.      「陰電性」是「原子核」吸引電子的能力,原子的「陰電性」愈強,搶奪「氫」的「電子」的能力愈強,愈容易使「氫的原子核」因為在分子系統中缺電,而受周遭環境的「鹼」所提供的電子吸引而脫離成質子酸。

4.      「氫氟酸」的「氟」陰電性最強4.1,「水」的「氧」其次3.5,再其次是「氨」的「氮」3.1,最後是「甲烷」的「碳」2.5

5.      鍵解離能:氫氟酸HF136kcal/moleHOH119kcal/moleHNH2107kcal/mole甲烷HCH3105kcal/mole

6.      比對陰電性、鍵解離能和酸性發現,對「陰電性」主導酸性的分子來說,「鍵能」愈強,酸性愈強。

7.      酸性由大而小依序是:氫碘酸HI>氫溴酸HBr>氫氯酸HCl>氫氟酸HF造成以上4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體積」的大小。

8.      因為鹵素「原子核」對其他原子的引力,必須穿透層層價電殼層遮蔽,因此,鹵素原子的體積愈大,它對「氫」的引力愈弱,愈無法控制氫原子核脫離成質子酸,因此酸性愈強。

9.      因為「碘」的「原子核」到最外層「電子」的半徑,大於「溴」,「溴」大於「氯」,「氯」大於「氟」,所以,鍵解離能由小而大:氫碘酸HI71kcal/mole氫溴酸HBr87kcal/mole、氫氯酸「HCl103kcal/mole氫氟酸HF136kcal/mole

10.  比對「酸性」、「鍵能」結果發現,鍵能愈弱,酸性愈強。對「氫與鹵素」鍵結的「酸」系列來說,陰電性對酸性的影響力,遠不如原子體積因素。

11.  酸性由強而弱依序是: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氯乙酸chloroacetic acid>醋酸acetic acid造成以上4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陰電性」原子的誘導效應。

 

12.  誘導效應,陰電性原子透過一連串σ鍵傳達對電子的吸引力。

13.  「陰電性原子」需要穿透的距離愈短,或者「陰電子原子」的數量愈多,吸引「電子」往「陰電性原子」方向集中的「誘導效應」愈強,酸分子失去「氫原子核」後,擁有多餘「電子」的陰離子穩定度愈強,酸性愈高。

14.  「三氯乙酸」酸性最強的原因是,陰電性原子「氯Cl」的數量最多。

15.  「誘導效應」化學鍵強弱與酸性強弱的關係,與「陰電性原子」的情況類似,「OH」化學鍵愈強,酸性愈強。

16.  酸性由強而弱依序是: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三級丙醇(CH3)2CHOH>三級丁醇(CH3)3COH

17.  造成以上4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立體阻礙steric effect」,由於「甲基CH3」會包住「氫」,阻礙鹼接觸或靠近「氫」的原子核,所以「甲基」愈多,酸性愈弱。在這個例子裡,酸性與鍵能毫無關係。

18.  酸性由強而弱依序是丙炔propyne 丙烯propylene丙烷propane造成以上4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混成軌域」。

19.  混成軌域:一個原子的不同電子軌域,受到分子系統引力牽引,而混合成一個電子軌域系統。

20.  元素符號表前三列的原子,共有2種電子軌域,一種是「s軌域」、一種是「p軌域」。「s軌域」是圍繞「原子核」的圓球型電子軌域,比較靠近「原子核」。因此,混成軌域具備愈多「s軌域」性質,電子就愈靠近「原子核」。

21.  丙炔是「sp混成軌域」,「s軌域」性質佔1/2,「氫」的價電子最靠近「碳原子核」,氫原子核最缺電,容易被鹼提供的電子吸引,酸性最強。

22.  丙烯是「sp2混成軌域」的「s軌域」性質佔1/3,酸性居中;丙烷是「sp3混成軌域」,「s軌域」性質佔1/4,酸性最弱。

23.  從鍵能來看,丙炔的「CH」鍵長1.06 Å最短,鍵能最強;其次是丙烯的「CH」,鍵長1.09Å,鍵能居中,最後是丙烷的「CH」鍵長1.10Å,鍵能最弱。這樣看來,這三種分子是「CH」鍵能愈強,酸性愈強,這是因為鍵能強的時候,「s軌域」性質增加。

24.  酸性由強而弱依序是:2,4-戊二烯2-pentene2-戊烯2-pentadiene>戊烷pentane。另一個比較的例子是,酸性由強而弱依序是:2,4-戊二酮 2,4-pentanedione2-戊酮 2,4-pentanone>戊烷pentane

25.  造成以上幾種「酸」,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陰離子負電荷,能夠非定域移動的範圍大小(涵蓋的原子數)。

26.  「氫原子核」脫離之後,殘留的電子,如果有更多的「p軌域」可以去(非定域移動),那麼,陰離子的穩定度就會提高,電子比較不會回頭跟質子或親電性分子結合。

27.  酸性由強而弱的順序:丙酮acetone>異丁烯isobutylene。這二種「酸」的電子都能非定域移動,造成它們酸性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丙酮有異質原子「氧」。

28.  「氧」的強「陰電性」,會吸引電子多多往它的方向移動、共振,這使得「丙酮陰離子」的穩定度較高,比較不容易與質子重新結合,因此,酸性較強。

29.  酸性由強而弱的順序:環戊二烯cyclopentadiene>戊二烯1,4-pentadiene>環庚三烯cycloheptatriene。這三種酸都有電子非定域移動,但是,環戊二烯的質子解離之後,剩下的電子數符合Huckel芳香性的標準,因此陰離子最穩定,酸性最強。

30.  在比較不同分子的酸性時,應當先找它們的共通性,例如環戊二烯、戊二烯、環庚三烯都有電子「非定域移動」,然後再比較差異性,「環戊二烯」具有芳香性,這樣就能瞭解為什麼某些分子酸性比較強或比較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