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歷史124
1. 腔腸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Cnidaria和 櫛板動物門Ctenophora(櫛水母comb jellies),這二門的生物,牠們的身體構造是「輻射對稱」,屬於「輻射對稱門Radiata」。
2. 輻射對稱的動物,它們的身體,圍繞著圓心,不斷重複相同的構造,很像輪胎從中心往外放射的輻軸。這種對稱結構跟牠們固定在位置棲息的生活方式有關。
3. 如果有種動物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固定附著在某個岩石或貝類上頭,或者只需要很緩慢地移動,那麼,身體的每個地方都一樣能接收刺激,當然會比較有利生存。
4. 但是這種對稱結構,要求同樣的結構沿著軸心不斷地重複,這會限制組織高度分化(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和中樞協調。接著我們將討論這二種輻射對稱門中最大的族群,腔腸動物Cnidaria(刺細胞動物)。
5. 腔腸動物屬於「組織等級tissue level」的有機體(生物)。腔腸動物門Cnidaria(Coelenterata)包含各種水生有機體(水生生物),例如水螅hydras、水母jellyfishes、海葵 sea anemones和珊瑚corals。
6. 水螅生活在淡水,但是大部分的腔腸動物是生活在海洋中。所有的腔腸動物都是肉食性動物。
7. 「腔腸動物」定義為「組織階層」的生物,但是沒有特化的內臟器官,沒有頭、沒有中樞神經系統,雖然牠們有神經網絡 nerve nets。
8. 腔腸動物的身上有消化腔,但是消化腔只有一個開口,所以這個開口的功能既是嘴巴,又是肛門,也就是說,這是「消化與循環兩用腔 gastrovascular cavity」。
9. 腔腸動物的特徵,是特化的「刺細胞cnidocytes」,刺細胞內的針狀結構稱為「刺囊nematocysts」。刺囊的功能是捕捉獵物與防衛。雖然腔腸動物的外層都可以發現細胞,但是觸角的位置特別多。
10. 人們一度認為腔腸動物的身體是由二層組織構成的,一層是「表皮outer epidermis」(外胚層ectoderm),另一個是「胃皮層inner gastrodermis」(內胚層endoderm),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內外之間還有第三層「中層mesoderm」,稱為「中膠層mesolamella」或「中膠層mesoglea」。
11. 「中膠層」通常在「外胚層」與「內胚層」之間,這一點跟高等多細胞動物身上的「中膠層」一樣。但是在「輻射對稱門」的動物身上的「中膠層」,沒有像「兩側對稱門」的動物那樣發育得那麼好。
12. 腔腸動物的身體,有一些特化的細胞與分工。表皮(外胚層)的好幾種細胞功能是保護覆蓋身體,消化道內層的細胞則特化來消化吸收養分。
13. 雖然腔腸動物的細胞有一些分工,但是牠們絕對不像多數的「兩側對稱」多細胞動物那樣嚴密完整;而且,其他動物執行功能的組織,絕大部分是中膠層分化而來,但是腔腸動物絕大多數是由外胚層(表皮)或內胚層(內層)的細胞來執行。
翻譯編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
圖片來源:nwgeogirl.smugmug.com/REEF-Marine-Life-ID-Courses
徐弘毅:
1. 輻射對稱的動物,身體圍繞著圓心不斷重複相同的構造。按照結構來推測,水母、水螅、珊瑚、海葵整個身體的設計藍圖,可能來自於肢體軸心的細胞,軸心細胞的地位應該類似脊索動物的幹細胞,是分生整個身體組織的來源。
2. 要造成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精卵分裂的時候,把功能設定各自不同的細胞,沿著一條軸線分裂,從肛門排泄口的位置往頭頂位置分裂;其餘的細胞依據軸線細胞設定的基因藍圖,往外分裂,或先分裂出一個雛形再擴大。以上這二個分裂動作可以同時進行。
3. 輻射對稱的優點是身體每個部位都有神經網路可以接受刺激,它們與植物界的海藻競爭有很大的優勢。
4. 舉例來說,海葵、海藻都固定在岩石上,但是,海葵敏感的神經可以讓牠們捕捉到每一個路過的小生物當食物,「刺細胞cnidocytes」的「刺囊」能夠捕捉獵物與防衛。這個演化,確實不輸給靠「光合作用」取得能量的海藻。
5. 海葵,缺點是身體沒有各種器官功能分化、沒有中樞系統協調,所以,捕捉小魚、小蝦、蛤蚌、原生動物的能力,不如身體分化出各種器官組織的高等動物,例如魚類或螃蟹。
6. 海葵這種輻射對稱的動物,行動過於遲緩,運動速度與協調能力,輸給兩側對稱的動物。而運動速度是肉食性動物非常關鍵的能力。
7. 可能也因為行動緩慢,需要的能量較少,吃的食物較少,所以,腔腸動物的消化腔不用太複雜,可以「消化與循環兩用」,1個胃只有1個開口,這個胃消化完食物就吸收,廢棄物就從剛才吃進食物的嘴巴吐出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