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林正義:馬不靠民主 難成中國可敬對手

外交評論2


【摘要1.4.2010自由 鄒景雯/專訪】記者問: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季禮,指台灣走向「芬蘭化」文章,本報在上週三專訪馬總統時有所詢問,他認為,這只是個人意見,且非美國政府政策,不必過度重視,你以為然否?


林正義:「外交事務」是一個具重要性、有影響力的期刊,他的文章會讓美國關心外交事務的人,去注意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發展,我想他代表著一部分美國學者專家意見,可能不是政府政策,可能也不是全部美國主流觀點,但終究兩岸關係從去年開始有比較大的變化,已有很多美國學者注意到這個變化。


林:這個變化是巨大的,2008年五月至今,我們所面對中國本身並沒有太大改變。台灣的新執政團隊表面上只要有經濟利益,希望把政治議題往後移,第二任再做處理,不過這種想法與時間表,並不是台灣單方面可以操控的,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在這個「經濟整合」的過程,毫無疑問其速度愈快,就會愈快面臨到北京要求和平協議、政治統合、甚至統一的壓力。我們看到許多從中國大陸來的人士,他們都在談和平協議,在台灣一些大學裡面,也開始有統合研究中心。


但我們卻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因為政黨輪替就做了很大的改變,內部的一些人認為速度過快,導致都沒有真正冷靜來思索,我們與中國達成的十二項協議,有沒有哪些台灣的期待在協商中落空


問:但是馬總統會認為要連任就要作出政績,簽署ECFA有助於提振經濟榮景,當然要趕快做,你怎麼看?


林:經濟與政治是有相當連結的,無法全然分開。馬政府假如還有第二任的話,那麼他在一開始應該讓中國知道,任何的協議要有台灣的國會、民意為依歸,但這個談判團隊,相當程度並沒有發揮台灣民主的優勢,馬總統也沒有充分運用台灣的反對黨,做為與中國談判及簽署協議的籌碼。


就速度而言,馬政府上任至今已簽十二項協議,尤其不到一年就有九項協議,相當的快,更何況它是在台灣內部沒有大辯論之下完成的,基本上是在國會掌握四分之三,以致非常有自信的情況之下,做了很多他認為應該要做的事情,但是卻帶來台灣內部以及美國一些學者,注意這些協議的量變會帶來質變。


林:美國牛肉是一個「經貿問題」,不必去扯到軍售與簽證,沒有美國牛肉事件,這些議題本來就不容易,例如免簽證必須達到3%以下的拒絕率,我們現在有五點多%、近六%的拒絕率。軍售問題更有高度的複雜性,不只是兩岸關係的改善,歐巴馬有柯林頓政府任內相同一批的執政官員,例如坎伯當年即主張要多一點軟體,而不是武器硬體的銷售,現在當然也會有類似思考。


政府的談判,有對外與對內兩個不同層次的戰線,這兩個戰場有時候可以交叉運用來增加自己籌碼,爭取到最有利於本身的協議結果。如果政府認為立法院絕大多數是同黨的委員,不至於杯葛,加上美國這個問題非常重要,要把美國牛肉與其他議題掛勾,於是在讓步、交換中達成協議。


政府與美國、中國談協議現在面臨到同樣的問題,國內有反對,立法院有不同的聲音,而政府沒有充分去運用國內不同的聲音,這整個心態必須做調整。


從美國的角度,當然會認為一個掌握四分之三國會的政府,黨政軍幾乎都集中在總統身上,會驚訝一個由談判代表簽字的協議,在台灣會面臨到這種結果,進一步質疑談判代表的可信度與執政團隊的治理能力。不過最重要的是,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立法院會有此反應,這是任何一個先進民主國家都會有的正常現象。


美國參議院針對多少美國總統所簽訂或承諾的政策予以反對,或者由參院附加條件,在尚未批准之前,先就同意的部分去執行。這種情況很多,因此國會當然有批准的權力。


另外一個問題是,台美間的協議,台灣與中國間的協議,執政黨一開始就沒有做好一個立法院監督的機制,假使願意透過立法院來把關的話,或許路徑會比較長一點,不過這會增加台灣在議價上很多的籌碼,因此立法院審查對外協議的角色,必須要有更加建制化的發展。


問:即使執政黨願意加強國會的功能,但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仍會擔心在一黨獨大現況下黨意貫徹的問題,你的看法如何?


林:如果是重大的議題,例如兩岸之間的和平協議,除了立法院的審查之外,必須公民複決,這才能真正體現到兩岸之間的協議必須由台灣人民同意。假如重大協議的簽署,執政黨沒有堅持這一點的話,對台灣會有很不利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曹興誠的兩岸和平共處法,或是2005年連宋去中國後親民黨提出的和平促進法,他們甚至都認為應該經過「公民投票」的過程。「和平協議」不僅是重大問題,更可能包括現狀的改變


過去在野的國民黨批評民進黨是「漸進的獨立」,現在的民進黨沒有使用「漸進的統一」這個字眼,不過實際上反映出來的,如果過去台灣被稱為漸進的獨立,現在就是漸進的統一。「現狀」不可能是一個靜態的,多年來,民調反映表現上台灣人民都支持現狀,不過他們所支持的現狀是有很大的改變。這也包括六十萬中國觀光客來到台灣,台海之間在很短的時間有十二項協議。


執政的馬總統必須讓北京知道,他所要支撐的是台灣民主的制度,一是國會,二是重大決議必須經過公民投票,這是台灣最後的一個保障。


問:你對馬總統有何建議?他要怎麼做才能讓這個國家行進得更穩健?


林:有一句話,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同樣的,台灣要更好,這是我們大家一致希望的,不過真正做出來的卻不見得。對一個決策者來講,我相信馬總統有意願要做一個好總統,但是做出來的往往不見得是由得了他。


在友日親美的戰略下,卻發生「齋藤去職」、「美牛事件」,更何況胡錦濤在其卸任前有對台使命,在ECFA之後要建構兩岸政治的框架。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必須廣納台灣內部的人才,任何一個執政的團隊不能只靠自己的支持者,另外一半的人則站在反對的角度。假如其決策方式無法去廣納不同思考者,他一定要在自己所相信的團隊裡面,儘量避免決策時的集體迷思,指定專人扮演唱反調的角色,要多相信對外協商時行政、立法分權的雙重保障機制。


民進黨表面上與國民黨有競爭關係,但是台灣內部這種反對的聲音如何轉化為對外協商時的籌碼,這個部分執政者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去細想到。貶抑反對陣營、忽視不同聲音,同質性的小圈子決策,是他的困境所在


 


兩岸談判 無需政治互信前提【董立文 中國時報2010.01.04摘要】2010年中國對台政策的主旋律是「政治互信」,於是從胡錦濤以降,包括賈慶林、王毅及中國對台系統智囊幕僚等人,紛紛鼓吹政治互信,似乎「建立政治互信」是2010年兩岸關係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兩岸談判需要政治互信,恐怕是台灣最大的盲點及中國最高明的談判策略。


第一,要求建立「政治互信」是一種談判策略,先說先贏,一方先表達對對方的不信任後,另一方就要做一些讓對方能信任的事情。其實從兩岸實力、過去的歷史紀錄、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而言,中國比台灣更不值得信任


第二,北京得寸進尺,建立政治互信既是兩岸談判的基礎又是兩岸談判的框架,儼然成為另一個「一中原則」,但這麼做並不利於兩岸談判,對台灣設立這麼多條條框框,究其目的不在於獲得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談判結果,而在於決勝負的綁死台灣。


揆諸中國的對外談判歷史,無須政治互信而能談判成功的例子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70年代的中、美關係正常化與80年代的中、蘇關係正常化,當時的毛澤東與尼克森之間、鄧小平與戈巴契夫之間哪有什麼互信?哪需要什麼互信?只要「利益」有交集,而又能顧及北京的「面子」談判就能成功。至於政治互信,是談判成功以後的事情了。(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李鈞震:


1.      從中國的「權貴階級」經常不遵守憲法、侵害人權、打壓知識分子,因此就可以知道,中共政權是「不講信用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國家,跟中國有利益交換,就可以和平共存呢?並不是。


2.      西藏、新疆、印度、越南根本沒有辦法跟中國政權和平共存,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以大欺小」,要能夠跟它和平共存的最基本條件,是國家實力要相當,或者是比中共強,因此美國、蘇聯、日本可以跟中國透過「利益交換」而和平共存。


3.      至於國力比中國弱小的國家,中國一定是想辦法吞吃,從來沒有想要和平共存的意思;中國只要航空母艦製造完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定會漸進地被中國併吞,因為「以大欺小」是中國的主流文化


4.      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憲法》,這些都是中國用來欺壓別人的工具,都是談判的手段,中國從來沒有想要遵守,中國所有的「權貴階級」也沒有一個人有能力去遵守。


5.      中國會跟許多國家簽各種協議,只要那是弱國,那麼這些國家就一定逐步被中國吞吃,非洲的許多國家就是如此;中國從來沒有想要跟哪一個國家和平共存,和平都是暫時的。只要中國的武力、經濟超過俄國、日本,中國就會想辦法併吞俄國、日本。


6.      中國官方估計,中國在2030年以後,實力有可能超過美國,如果真的如此,到時候中國會不會想要併吞美國?一定會,不可能例外。


7.      能夠阻止中國「以大欺小」,只有一個辦法,自己在「政治、學術」的力量超過中國,然後等著「暴政必亡」這句道理的實現。


8.      中國表面上是共產社會主義國家,實際上的社會結構,卻完全是傳統古代的封建國家,政治權力由少數權貴所把持,沒有言論自由的空間、也沒有社會理性辯論的機會,官方的高層就決定了一切。中國正走向,馬克斯預言「階級革命」的時代。


9.      國民黨權貴,其實非常不習慣現代的民主政治,比較習慣獨裁者威權統治的社會氣氛,在那樣的社會結構當中,國民黨權貴是貴族,享有社會崇高的社會地位與光環,但是沒有人可以要求他或指責他,只能一眛地對他歌功頌德。


10.  現在到哪一個地方還能享受這種「感覺」呢?只有在中國的「權貴圈」,還有這種感覺、Feel,所以,國民黨的「權貴階級」非常喜歡共產黨「權貴階級」的氣氛,沒有人可以否認!


11.  台灣與中國簽ECFA會不會有負面的作用?造成台灣失業率降不下來,國民的實質薪資升不上去?很有可能,等負面的作用發生了以後,再想辦法解決,多數人都是「見到棺材才會掉淚」的;短時間內中國還不太可能用武力犯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