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4.2010.文/沈婉玉】台灣首宗跨國環境爭議、有「世紀環保工殤案」之稱的「RCA桃園工廠污染案」,在爭議爆發超過十五年之後,延宕多年的官司,終於在上個月進入實質理階段。然而,對於許多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自救會的成員來說,現在最擔心的不是訴訟的結果,而是還有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悲憤遭遇說出來。
工作傷害受傷者協會(工殤協會)專員賀光卍指出,最近三年內已經有六名自救會成員因罹癌而辭世。光卡在自救組織存不存在、訴訟對象為何等程序問題上,就讓整個訴訟案空轉一年多。「對方律師這樣的訴訟策略很成功,因為RCA受害者是用生命去控訴,最缺少的就是時間!」賀光卍說。
成立於1992年的「工殤協會」,是由全省因工傷殘者、職災亡者家屬組成,專注於工傷議題,一開始就參與了RCA自救會的組織與抗爭活動。部分RCA自救會的成員,也加入工殤協會,成為積極的工作幹部。
工殤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說,工殤者彼此間自助助人、互相關懷,本來就是工殤協會的精神。工殤協會希望藉由建立工傷者的組織與行動,進行勞動安全議題的研究與宣導,以促使政府及雇主重視工業安全,預防職災,確保勞工健康,要求一個安全工作的勞動環境。
工殤協會認為,以「訴訟」為主要的爭議模式,對遭遇職災的勞工來說並非有利。首先是裁判費、律師費、假扣押費等相關的訴訟費用很龐大,對失業、罹病的工殤者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第二是要舉證疾病與污染源的因果關係,這是整個流行病學的浩大工程,司改會即指出,目前為止,國內幾乎沒有一椿職業病、公害官司勝訴過。
以RCA案為例,單單為了要假扣押資方的財產,以避免資方脫產並進行民事訴訟,對勞方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負擔。等到千辛萬苦、不斷向政府抗爭才爭取到由勞委會出具擔保以免除擔保費時,資方早已藉由各種方式減資脫產了。……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19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