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看懂梵谷/信紙藏畫技 牛奶潑素描

 


【摘要1.25.2010.聯合報╱周美惠、賴素鈴】像黑夜裡畫過一道流星,梵谷名畫常給人天旋地轉的感覺,彷彿宇宙洪荒、開天闢地的剎那,皆在他掌握之中。


梵谷原是牧師之子,他最初心願是像父親一樣傳福音,卻因過度熱情逾越教派規範,沒當成牧師。從事藝術經紀的弟弟西奧勸他當藝術家,梵谷轉念想藉藝術散播上帝的愛。廿七歲的梵谷決心當藝術家。在精神上,他尊敬米勒如「藝術之父」,素昧平生的米勒是入門導師。


梵谷愛寫信,從十九歲開始,一直到卅七歲去世,共寫了八百多封書信,內容常是創作近況,並附畫作草圖,或速寫所見到的人事物,這些都是他拚命作畫的見證。在用色及繪畫技巧上,梵谷最早受荷蘭海牙畫派影響,海牙天空常是陰鬱的黑與灰,這是海牙畫派藝術家最常用的主色調,梵谷也受影響。


此外,荷蘭國寶林布蘭發自「內在之光」的劇場般光線氛圍也影響了梵谷。再加上受限於顏料價格,梵谷早年所使用的顏料品質欠佳,乃致易變質,他早期畫作也就更黑了。梵谷的素描很有實驗精神,他曾把牛奶稀釋後潑在素描上,不但可定色,黑色調也更飽和濃厚。


自學起家的梵谷,不像畢卡索等「天才型」畫家,十幾歲時即一鳴驚人,他是大器晚成的典範,觀察早年的素描、水彩畫、油畫等,可說是大巧若拙,和他後期獨樹一格的畫風落差頗大。在短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梵谷進步神速,這歸功於他勤奮與炙烈的創作欲望


一八八六年,梵谷赴巴黎與從事藝術經紀工作的弟弟西奧同住,因而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的新技法、色彩、線條、構圖等影響,他的調色盤鮮亮了起來,線條也更加流動活潑。


梵谷受點描畫派影響,嘗試運用純色描繪色點與線條,雖然他始終不算是點描派畫家,但他的「藍色瓶花」融合印象派的光線與點描派筆法。油畫「餐廳內」也明顯是向法國點描派畫家席涅克致敬之作。但梵谷不願貫徹點描派規則,「餐廳內」懸掛的畫作和桌椅,都不是採色點呈現,而以長形筆觸組成,風格獨具。


 



想像力在飛 畫出顛倒的星月【摘要1.25.2010.聯合報╱周美惠】1890年四月廿日,法國天文學界宣布,在新月出現的第二天夜間,是觀察新月的特佳時機,當天月亮、金星和水星會連成一線。梵谷名畫「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連成一直線的星月,像是當年天文奇景的再現。但仔細觀察,梵谷的星月排序卻是顛倒的。專家推論梵谷顛倒順序,若非基於構圖考量,就是記錯了星月排序所致。


梵谷在創作此畫後寫信給高更,形容這是「最後一次的嘗試」,表述他想要畫「鐮刀似的新月自土地黑暗處升起;一顆異常光亮的星星……在有著浮雲的深藍色天空透著淡粉和綠色的光芒……」文筆絕佳的梵谷,似乎怕文字不足以描述,他還附上速寫。


只是無論是他信中的描述或是速寫,都和最後完成的油畫存在些許落差。因梵谷是憑著他腦海中的想像作畫,這個他所謂「最後一次的嘗試」,指的是他受高更的影響,最後一次嘗試以想像創造。


在兩人聚匯阿爾之前,梵谷畫他所見的、高更畫他所想的;與高更在一起後,梵谷開始試著「用想像力」創作,著名的「星夜」與「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為同一系列,都是他憑著想像創造的傑作,也見證梵谷與高更不朽友誼。


 


繪畫起步 以偶像米勒為師【摘要1.25.2010.聯合報╱賴素鈴】梵谷給自己排定的繪畫功課,相當有系統與計畫性──從臨摹起步,再用人物模特兒練習、掌握解剖與透視章法,逐漸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風格。


米勒,是梵谷欣賞的「偶像排行榜」榜首。對於梵谷來說,米勒是「偉人中的偉人」,也是繪畫上的精神導師。他嚮往米勒作品中傳達的真實與單純,認為他畫出了最寶貴的珍珠,也就是「人類的靈魂」。


梵谷最早的繪畫起步,就是從臨摹米勒版畫開始。他非常推崇米勒代表作「晚禱」,曾在信中告訴弟弟西奧:「米勒的晚禱是真正的好作品,是美,是詩!」以米勒為師,梵谷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畫風。


 



打破印象 素描非油畫底稿
【摘要1.25.2010.聯合報╱賴素鈴】「素描是一切的根本。」梵谷下很大的苦功去磨練他的素描。對梵谷來說,素描、油畫都是獨立的作品,他說:「繪畫就是有色彩的素描,素描實際上就是黑白繪畫。」


梵谷愛嘗試,他的素描非常有實驗精神,石版專用的油性蠟筆、印刷用的油墨,都拿來畫在紙上;他還把牛奶稀釋後再潑在素描上,不但可以定色,黑色調還更顯得飽和與濃厚。


一般人以為素描不過是油畫之前底稿,梵谷打破這種既定印象。來台展出的油畫「柏樹與兩個人物」及素描「柏樹」,畫面雷同,梵谷卻是在油畫完成後,才畫素描。


當時梵谷在法國南方聖雷米(St. Remy)的聖保羅精神療養院療養,一八八九年年底曾兩度發病,但是他不肯停手,用蘆葦筆沾墨水,素描先前已完成油畫。這幅油畫油彩厚重,站在畫前感覺像立體浮雕一樣有層次感;素描則筆觸輕快,畫作下方花叢變得像滾滾浪濤,兩幅畫看來相似卻感覺大不相同。



 


他瘋了?【摘要1.25.2010.聯合報╱周美惠】巴黎時期的梵谷,受到日本浮世繪版畫的劇烈衝擊,也受到時興的象徵主義影響,他專注於日本藝術的精神與形式,醉心於創作臨摹日本浮世繪版畫的「日本風」油畫,更一心嚮往他想像中的南國日本。


為了尋找風景裡的陽光,梵谷在一八八八年二月前往法國南部的阿爾,他寫信給友人宣稱這裡「與日本神似」,並提出建立「南方工作室」的構想,最後邀請高更搬到阿爾與他同住。


梵谷與高更只同住了兩個月餘,但兩人碰撞出的火花,卻成為後世爭辯不休的話題。這段歲月,以梵谷驚天動地的割耳事件終結,加深了外界認為梵谷「瘋了」的看法,但愈來愈多學者推翻這種刻板印象。


梵谷專家Teio Meedendorp分析,梵谷之所以給人「瘋狂」的印象,因他遺傳了家族宿疾癲癇,這個痼疾深深影響他的情緒。他易怒、易沮喪,也有短期失憶症。再加上他吃得差、營養不良,卻又愛喝高酒精濃度的苦艾酒、酗咖啡、抽廉價菸草,更加重了他情緒暴起暴落。就連梵谷都曾懷疑自己「快瘋了」,自願住進聖雷米的精神療養院。


Teio Meedendorp曾赴這所精神療養院訪問,療養院所長根據梵谷當年病歷研判,梵谷「不算瘋」。另一梵谷專家Hans Luijtan認為,梵谷被視為瘋子,因為「他的思想太超前他的時代」。


若從梵谷寫的「書信」看他,更迥異於狂人形象。梵谷深思熟慮、意志堅定、心思縝密、活力充沛,粉碎刻板印象裡的「瘋狂天才」迷思。梵谷很愛藉寫信傳情達意,現存八百多封信,吐露他的感情世界和所思所想,彷彿藝術家的創作手札,成為學習美術者進入梵谷心靈的鑰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