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楊照:如果是韓國人來做的話…

文化評論4


【摘要1.8.2010.聯合報╱楊照】政府要提倡「文創產業」,怎麼做才真的會有效果? 有很多方法,但都不是立法院三讀的「文創法」能涵蓋、能做的。


例如說,一種方法是投注大筆預算,用國家的力量製作一部大型歌劇、一部音樂劇。歌劇和音樂劇不只要自製,從頭到尾用自己的人才,不只要有一流水準、要好看,更重要的,訂定明確的目標———歌劇要能在台灣連演卅場,賣掉五十萬張票;音樂劇要能連演六十場,賣掉一百萬張票,還要能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各至少公演廿場


這樣的計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最棒的創意投注。要達成目標,非得帶動產業價值鏈不可,哪一個環節創意及執行高度不夠,整個計畫就無法成功。1要有好的編劇,2要有好的音樂,3要有好的導演,4要有好的舞台,更關鍵的,5要有好的文化藝術行銷。


而且每一個環節拉出去,都有許多細項可以發展。編劇牽涉文字能力、對白掌握,還有說故事的本事,以及塑造人物角色的方法。人物角色牽涉到造型,「造型」本身就又是一項專業一項產業。音樂有作曲,有詞曲配合,有編曲,有樂團演奏,還有錄音播音工程。歌劇要演,音樂劇要跳,所以非得拉表演和編舞專業高人進來合作不可。「舞台設計」呈現又牽涉視覺美術,乃至建築概念……


更關鍵的是每一個環節都該有與社會溝通,造勢行銷的觀念。不是自己悶著頭創作,而是將「創作過程」當作吸引注意的手段,把這樣的藝術表演向大眾開放,正式上演時,有許多人迫不及待想要進來看成果,更會積極地形成意見。於是,一種特別針對台灣社會的藝術文化溝通專業本事,就在其間建立了。


想想,這樣的計畫,可以包納多少人多少團隊一起來合作!?不必急,花個三年五年,過程中每一個領域都會因為這個大計畫的存在而得到刺激提升,等到這計畫完成了,參與其中的團隊本領都升級了,將來他們的視野不一樣,標準不一樣,野心不一樣,接下來做的東西,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這樣的投資,其實遠比零零星星的補助,東一個西一個的活動,要有效多了。補助容易做,因為寄生在既有的創作架構下,大家通通有獎,人人不滿意,卻個個不願放棄,結果大家都不敢放炮,主其事的人日子就好過了。這樣搞,再多法再多預算也搞不出名堂來的。


這正是在文創產業提倡上,台灣跟韓國最大差別所在。人家想的,都是怎麼集中資源做一件可帶動產業價值的事,我們想的,卻都是怎麼做一百件分散小事,讓計畫看起來熱鬧,讓大家通通有期待。


所以,大歌劇大音樂劇計畫,一定不會在台灣形成,只能說:「如果是韓國人來做的話……」(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李鈞震:


1.      台灣有誰有能力分析美國影集《白宮風雲》的內容?編劇的技巧?攝影的技巧?導演的技巧?


2.      如果台灣沒有人可以分析清楚,那麼誰有能力分辨到底哪個編劇有才華?到底那個導演是人才?到底錢花得值不值得?


3.      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看電影,不會拍電影。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看戲、批評,但是不會導演;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要求公務人員有行政效率,但是改善的「細節與流程」自己完全不會。


4.      「新新聞」的藝術價值、知識價值,絕對比不上台灣的「商業週刊」;台灣的「商業週刊」又遠遠比不上美國的「時代雜誌」,為什麼?主管們的知識水準太差,這就是主因。


5.      為什麼台灣的新聞媒體主管知識水準這麼差?絕對不是智商差,而是「好學」程度太差,而且還自我感覺良好。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新聞媒體,有能力搞垮政府,卻沒有能力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6.      楊照的知識水準,絕對比漢寶德差,而漢寶德在國際社會沒有什麼學術地位,只能算B咖。所以,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還是要務實一點,從擴大「教育投資」開始。


7.      台灣的各級學校,音樂教育都不夠,「學樂器」是權貴家庭的專利,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有機會學樂器。如果台灣每一個小孩子都可以學習管樂器或弦樂器,台灣就有眾多的音樂欣賞人口,這些人才能夠支撐音樂產業樂器產業,也才能夠造就更多的作曲與編曲人才。


8.      台灣各級學校舞蹈教育、運動教育都不夠,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學舞蹈或接受專業的運動訓練,因此,台灣的藝術與體育活動都缺乏社會大眾支持,而支持者也多半不專業,所以文化產業難以發展。


9.      台灣各級學校都沒有戲劇的表演課程,而在美國幾乎每一個小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戲劇課程演出,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不可能造就出一個「好萊塢」的主因。


10.  文化產業,千萬不能學韓國,那個國家注重表面功夫與形象包裝,不注重思想與深度,他們的女星都要用來招待「媒體權貴」享受,所以整個娛樂界非常地骯髒、性病流傳,聽楊照的話,台灣的演藝人員都會完蛋。


參考資料:


社會正義51 人民的五一七


國家政策啟迪4 體委會沒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