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植物界

生物學的歷史96


1.     植物界的所有有機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植物」,它們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但是也有「綠藻green algae」這類生活在水中的成員,一般相信,陸上植物演化自綠藻


2.     綠藻很難明確地歸類為原生生物界或植物界。就像陸上植物,綠藻有「葉綠素a」、「葉綠素b「胡蘿蔔素」,儲存能量的單位是「澱粉」,細胞壁通常含有「纖維質」。


3.     綠藻和陸上植物的DNAsRNAs序列分析顯示它們是近親。因為把單細胞綠藻歸類為植物,多細胞綠藻歸為原生生物,不符合演化的原理,所以,我們把綠藻都歸入植物界。


4.     多細胞綠藻,細胞彼此並沒有什麼分化(分工成不同的組織),但是陸上植物不同,它們有比較多的組織分化。因為它們要在陸地上生活,會面臨許多困難:支撐身體的重量、保護它們的組織水分不會乾掉、從土壤中取得水源和養分、運輸水與養分到葉子其他部位……等種種問題。


5.     從水中遷移到陸地,對植物和動物的設計結構和生理,都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我們先了解綠藻以後,再討論它們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環境,然後研究陸地植物,包括「非微管束植物(苔鮮)」與「維管束植物」


6.     綠藻展現分裂演化的趨勢。綠藻門(Chlorophyta),可能是藻類當中,唯一個持續發展出各種物種的種系(phylogenetic),一般認為,綠藻門是陸上植物的起源。絕大多數的綠藻生活在淡水,但是有些生活在陸地,還有無數的綠藻生活在海洋中。


7.     分裂演化應該是從單細胞有機體的細胞壁鞭毛開始,各種分裂演化之後的物種,按照細胞壁和鞭毛的特徵一直往上追溯,會發現它們來自於綠藻門chlotophyta


8.     演化的趨勢:(1)演化成群聚:分為二類,1.各個細胞個體可自由活動,2.各細胞彼此關係固定的、不能自由活動。(2) 演化成多細胞組織1.分化成各種不同功能的組織,2.沒有分化出不同功能的組織。(3)演化成葉狀體的立體結構(翻譯編寫Carol H. McFadden, William T. Keeton的《Biology-An Exploration of Life生物學》)


圖片來源:http://www.aquamax.de/HG06UG06.htm


 


徐弘毅


1.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物競天擇的壓力下生活,演化出出能夠適應自然環境的特徵。


2.     人類在社會中生活,同樣面臨來自於自然天災、權貴統治、現代知識、食物不足…等種種物競天擇的競爭壓力。


3.     傅科,掌握了法蘭克福學派的研究精神,他把現代社會視為一個威權的系統,也將「工具理性」的成長,視為行政程序的延伸。工具理性,就是各種強化管理、執行的知識,例如會計、法律或影集CIS犯罪現場的科技技術等等。


4.    傅科認為,可以由理性思考的行動者,透過有意識的策略,去追求自我的利益


5.    人類,應該跟自然界所有生物一樣,能夠判斷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追求自己生存最大的利益。


6.    現代威權資本主義的產生,是因為金錢與權力的連結,再進一步控制了文化的發言權。換言之,權貴結合了權貴,結合了黨政關係,掌控媒體,或者是間接透過廣告主來干涉新聞的內容,或由權貴直接入股成為媒體的老闆,促使社會輿論全部淪為權貴的工具,一般百姓失去發言權,甚至百姓所謂的「民意」,其實是被「權貴」間接地洗腦而成。


7.     人類,被錯誤的資訊混淆,就無法發揮求生的本能。


8.     傅科應用考古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的出路,首先,他拒絕把歷史詮釋為一種進步,文明也可能會退後


9.     雖然地球上有許多種生物,朝向社會組織聯繫更緊密、分工更細膩的方向演化,但是,也有許多生物族群,朝向總使演化成社群,彼此也沒有什麼協調合作。


10.  以綠藻來說,它們演化出的群聚組織,有的組織每個細胞個體可自由活動,彼此沒有協調分工,有的組織中每個成員的相對關係是固定的。


11.  古典和現代時期之間的關係,乃是一種不連續,這種不連續就其原則與最初歷史的斷裂而言,都成謎。所謂的「鐘擺效應」,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推測,百姓可能會胡亂(不客觀) 的選擇,造成文明、民主倒退二十年,沒有擺回來的機會,就是所謂「歷史的斷裂」


12.  原始的綠藻,各自選擇不同的路徑,演化成多細胞組織,有些綠藻演化成一堆群聚在一起、彼此類似的綠藻族群,並且按照這個模式不斷繁衍下去;有些綠藻分化出不同功能的組織,緊密協調,然後按照這個模式繁衍下去,成為海水、淡水、陸地各種植物的始祖。


13.  一旦綠藻演化成了陸地上的樹木,就不可能變回綠藻。而樹木作為陸地上最強勢的植物物種,它們將侵佔原始綠藻族群生活領地,也無法改變。


14.  同樣地,社會大眾的知識水準沒有提升,國家由沒有知識的人掌握權力,社會文化是會倒退的;缺乏知識、沒有文化深度的族群,不可能抵抗國際強權的欺凌。


15.  所以,有知識的意見領袖應該要求政府擴大教育投資,在國民義務教育系統增加體育、藝術課程,訓練學生社團活動的能力,所有國民都具備二項專業技能,並且能夠熟練與實踐至少一部經典的內容,這樣,台灣民族的發展才有希望。


16.  傅科強調,非正式知識的重要性,影響歷史發展並不一定是所謂的主流學科,而是那些關心生態、語言或經濟事實的學科。傅科提供一種反面歷史的思考,刻意去強調一般人會忽略或不熟悉的事件,可能影響大局的發展


17.  綠藻門物種的分裂演化,從單細胞有機體的「細胞壁」和「鞭毛」開始。「細胞壁」是保護水分、養分、病毒侵襲的防線,「鞭毛」讓細胞可以運動,掠取食物、交配、逃避敵人的攻擊。


18.  人類的語言,是自我防衛、獲取食物、爭取繁殖權、攻擊敵人與競爭者的工具。社會大眾的語言表達,受到大眾媒體與教育體系的影響,如果有強烈控制慾望又沒有專業知識的政治權貴與資本家,控制大眾媒體與教育者,就會使得社會大眾變得有奴性,無法藉由語言獲取知識,甚至無法用語言來保護自己,反擊貪婪無知的權貴。二蔣統治時期的白色恐怖,剝奪弱勢大眾的生存工具,等同用公權力屠殺百姓。


19.  社會大眾失去語言的工具,就只能放任權貴製造的環境污染、利用特權獨佔經濟市場,放任權貴把國家的資產搬進政黨黨庫,在台灣各地發展酒店情色產業,使得社會大眾發展理性、發揮求生本能的機率就愈來愈低。


20. 根據傅科的看法,社會的主體性和意志力,乃是社會所建構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傳統史學簡單地預設了人類意識乃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傅科加以駁斥,認為這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文明發展也深受天災、傳染病、生態、人性的弱點所影響。


21. 系譜學,乃是說明一個人如何從一個或多個祖先繼承下來,並將中間過程的人列舉出來。傅科認為系譜學呈現了考古學中所隱含的現象,例如,知識和權力之間的糾葛;從系譜學可以讓人理解,文明發展之中,歷史、人性、身體都沒有固定的特質;歷史的發展是各種競爭的權力,互相鬥爭所構成的


22. 我們不能將所有的事件,含括到一個目的論的說明中,彷彿一切都是朝向一個不可避免的目標前進。文明的發展,充滿了變數。物競天擇的壓力,往往會使自然界出現改變演化方向的新物種,平民中的知識份子,進行對無知的權貴嚴厲的鬥爭,結合一切力量,推倒無知無能的領導階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