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不在南北 在族群和階級

〔摘要12.1.2010自由◎ 林濁水〕五都選下來,南部兩都的綠從略微優勢,擴大成六比四的絕對優勢;台中、新北市則由四比六的絕對劣勢翻轉成幾乎平手;但台北市綠卻仍落後達12%。

這使得綠營擔心,台北市將成為永遠攻不破的藍軍大本營;藍軍則感慨「掏心掏肺,南部鄉親不領情」,並說這是緣於根深柢固的「南感性,北理性」的民情。這說法忽略了影響選民投票的兩個關鍵因素:族群階級

多年來本省人投票給藍綠都有;相對的,外省選票過去投民進黨一直不超過3。由於台北市外省人佔了近三分之一,因此郝龍斌55%的選票如扣掉外省人剩下的便是25%的本省票;和蘇貞昌幾乎全純粹的本省票比起來,台北市本省的得票「綠/藍比」便是4425,和南部其實沒什麼差別。

那麼族群意識將永遠支配台灣選舉嗎?這又不然。

2000年前,本省勞工一面倒支持國民黨,農村更是攻不破的藍色堡壘。南部的綠化是2000年代初台灣產業進一步西進後,農工對國民黨的反彈才開始,綠/藍翻轉出5545之比。

這次擴大到六/四比,則顯然是中產階級也大幅轉向的緣故,才造成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台北市本省人,出現綠遠大於藍的現象。

在轉向的大趨勢中,外省人由於歷史因素的殘餘影響,一直不分階級壓倒性地支持藍。假使這現象不變,則台灣未來恐怕會倒退到國民黨以政策歧視台灣人時代一樣的省籍對立。但幸而在這次選舉中,外省的中下階級對藍的支持也出現明顯的鬆動。

北市青年公園一帶,是外省人最集中的地區。該地新忠里八年前(二屆市長)藍/綠比誇張到達6.43倍,現在則大降為4.06倍;新和里則從5.03倍降為3.12倍。藍仍大幅領先,但下降幅度也實在巨大。

台北縣也是一樣,蔡英文在外省和軍公教集中的永和、新店地區,創下過去未曾有過的旋風。假使沒有槍擊事件的衝擊,波動還要更猛烈。

這趨勢看來會持續,那麼未來台灣選舉的族群因素將進一步降低,而更像民主先進國家一樣,經濟、分配議題會成為更重要的競選主軸,台灣也就更「正常國家」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