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影響SN2反應速率的因素:載體的立體阻礙 Steric Hindrance in the Substrate

有機化學的基礎234

1.      SN2反應的「背側取代反應back-side displacement」要順利進行,「親核性試劑nucleophile」必須夠靠近「碳」原子,才能形成接近化學鍵強度的鍵結(partial bonding)。

注:載體,指受「親核劑」攻擊的分子的中心「碳」原子。

2.      接近分子的「親核性試劑」,到底能多靠近?這要看與「離去基」鍵結的「碳」,它的「取代基」有多龐大來決定。

3.      最容易發生取代反應的是「離去基」與「第一級碳」連接的分子;其次容易的是「第二級碳」,最不容易進行取代反應的是「第三級碳」。

4.      下圖是「親核性試劑」(OH)攻擊四種溴化烷分子,打斷「碳溴」化學鍵的過渡狀態。這四種溴化烷分子的碳分別是「甲基methyl」、「乙基ethyl」、「異丙基isopropyl」和「第三丁基t-butyl 的中心原子。

5.      圖中,「甲基」原子群的凡德瓦爾半徑,比氫原子大。

6.      「親核性試劑」對這一系列分子攻擊的容易度依序是:甲基methyl>乙基ethyl(一級碳)>異丙基isopropyl(二級碳)>>第三丁基t-butyltertiary)。

7.      事實上,「第三丁基」要進行「協同取代反應concerted displacements」非常困難,與其他反應競爭往往落敗(因此不太容易發生)。

8.      如果受親核劑攻擊的「碳」與「離去基」之間,連結著大型「取代基」,SN2反應速率也會減慢。舉例來說,「新戊基溴neopentyl bromide」與大部分「親核性試劑」的反應都非常慢,即使與「溴」鍵結的「碳」原子是「第一級碳」。

9.      就像「第三級鹵烷」,「新戊基溴」的「甲基」明顯干擾「親核性試劑」的靠近,提高「過渡狀態」的能量標準與「活跨能」門檻。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徐弘毅:

1.      依據牛頓「萬有引力」,「引大」大小與二個「質點」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距離」愈遠,「引力」愈小,「距離」愈近,「引力」愈大。

2.      所以,SN2反應的「背側取代反應」要順利進行,「親核性試劑」必須夠靠近「碳」原子,才能形成接近化學鍵強度的鍵結。

3.      接近分子的「親核性試劑」,到底能多靠近?這要看與「離去基」鍵結的「碳」,它的「取代基」有多龐大來決定。

4.      「親核性試劑」攻擊的重點,是與「離去基」鍵結的「碳」。如果受攻擊的「碳」鍵結的「取代基」龐大,就會造成阻礙,這就像樹上的鳥被茂密的樹枝保護,彈弓的石頭很難射中一樣。

5.      最容易發生取代反應的是「離去基」與「第一級碳」連接的分子;其次容易的是「第二級碳」,最不容易進行取代反應的是「第三級碳」。

6.      第一級「碳」除了頭尾連接的「碳」以外,其餘地方連結的都是元素中體積最小的「氫」原子,遮蔽能力最弱,因此,中心「碳」原子大部分裸露在外,能直接吸引靠近的「親核性試劑」。

7.      而第二級「碳」,中心「碳」原子有一半的空間被「烷基」遮蔽,「親核性試劑」能攻擊面積減少,因此,取代反應的困難度也提高。

8.      最困難的是第三級「碳」,中心碳原子被3個「烷基」包圍,幾乎等於完全對外封鎖,「親核性試劑」很難找到間隙攻擊,進行取代反應的困難度最高。

9.      「親核性試劑」(OH)攻擊四種溴化烷分子,打斷「碳溴」化學鍵的過渡狀態。這四種溴化烷分子的碳分別是「甲基methyl」、「乙基ethyl」、「異丙基isopropyl」和「第三丁基t-butyl 的中心原子。

10.  「甲基」的中心原子「碳」,「親核劑」無法攻擊的主要部位是:與離去基「溴」鍵結的那一側;其餘的空間方向,幾乎都可以靠近鍵結。

11.  與中心「碳」鍵結的「溴」阻礙「親核劑」的原因有:「溴」為了滿足「價電殼層8個電子」的最穩定需求,以及原子自己的「負電性」,會把「共價電子」搶奪到靠近自己的位置,使得帶多餘負電荷的「親核劑」,因為負負相斥的關係,無法靠近「溴」的那一側。

12.  因為「最低能量」路徑只有一條,最低能量的「過渡狀態」只有一個。所以,「親核劑」不會從「溴」那一側攻擊,而會從「碳」背向「溴」的那一側攻擊,這稱為「背側取代反應」。

13.  「氫」原子不是太大的障礙,原因是:1.「氫」體積很小,遮蔽不了太多空間。

14.  2.「氫」的唯一「電子」往往會提供「鍵結原子」作為彼此的「共價電子」,這使得鍵結的「氫」對外往往展現較多的「正電荷」性質,這反而有利於「親核性試劑」接近。

15.  3.「氫」與中心原子「碳」的「化學鍵」有彈性、會伸縮擺動。當「親核劑」衝過來碰撞時,很容易撥開「碳氫」化學鍵,直接撞上中心「碳」原子。

16.  「乙基ethyl」的中心「碳」,「親核劑」無法攻擊的主要部位有:1. 與離去基「溴」鍵結的那一側。2.與中心「碳」鍵結的「甲基」。

17.  與中心「碳」鍵結的「甲基」阻礙的原因有:「親核劑」撞上「甲基」的「碳」會反彈離開,而無法進一步接近與「離去基」鍵結的「碳」。

18.  隨著與「離去基」鍵結的「碳」,連接的「甲基」取代基數量愈來愈多,「親核劑」愈來愈難以攻擊,進行反應的困難度也愈來愈高。

19.  「親核性試劑」對這一系列分子攻擊的容易度依序是:甲基methyl>乙基ethyl(一級碳)>異丙基isopropyl(二級碳)>>第三丁基t-butyltertiary)。

20.  如果受「親核劑」攻擊的「碳」與「離去基」之間,連結著大型「取代基」,SN2反應速率也會減慢。

21.  舉例來說,「新戊基溴neopentyl bromide」與大部分「親核性試劑」的反應都非常慢,即使與「溴」鍵結的「碳」原子是「第一級碳」。

22.  「新戊基溴」與「親核性試劑」反應非常慢的原因:第一、 「碳」比「溴」中性。

23.  受攻擊的「碳」與「甲基」的「碳」鍵結,會比較中性,正電極性的程度低於受攻擊的「碳」直接與「溴」鍵結。

24.  第二、中心碳原子完全被甲基包圍住,組合親核劑靠近。

25.  一個中心「碳」原子,通常最多就是與4個「取代基」鍵結,把「取代基」的中心原子連起來,就構成四面體結構。

26.  如果四面體結構的每一個頂角都是「甲基」,那就等於完全包圍了藏在四面體中心點的「碳」原子,造成「親核性試劑」完全攻不進去。這就是「新戊基溴」的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