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均勻斷裂取代反應的區域控制 Regiocontrol in Homolytic Substitution

有機化學的基礎254

1.      因為多數的情況下,「烷」中混合著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和第四級碳原子,「自由基鹵化反應」可能造成各種不同的產物。

2.      隨著碳氫化合物愈來愈大,產生的異構物種類也會增加,即使是簡單的戊烷分子,也有三種可能的單氯化產物:1-2-、和3-氯化戊烷:

3.      如果「烷」與「溴」反應,得到的混合物種類通常比較少。

4.      「自由基鹵化機制」說明為什麼用「溴」反應通常得到一種產物,但是用「氯」反應則比較沒有選擇性,得到的是各種異構物組成的混合物。

5.      自由基氯化與溴化反應的選擇性 Selectivity in Free-Radical Chlorination and Bromination】讓我們來討論「自由基氯化」與「溴化」丙烷:

6.      「丙烷」有二種氫原子:「一級氫」和「二級氫」。「丙烷」的有6個「氫」是「一級」,2個「氫原子」是「二級」。

7.      因此,即使抽換這二種「氫原子」需要的焓變化ΔH°一樣,反應還是比較有利於產生1-氯丙烷,反應產生「1-氯丙烷 1-chloropropane」與「2-氯丙烷2-chloropropane」的比例是31(從氫原子數62而來)。

8.      但是因為一級「CH」鍵比二級「CH」鍵強(一級「CH」鍵能100kcal/mole,二級「CH」鍵能96kcal/mole),所以我們知道二級「CH」鍵斷裂的速度比較快;至於到底會有多快,取決於過渡狀態的化學鍵斷裂程度。

9.      如果是「early早過渡狀態」,「CH」化學鍵只有些微斷裂,「CH」強度對「活化能」和「反應速率」影響有限,這就是氯化反應的情形。

10.  相反地,如果是「late晚過渡狀態」,「CH」化學鍵幾乎完全斷裂,那麼,「CH」鍵的鍵能差距就對反應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例如「溴原子」抽換「烷」的「氫原子」反應,就是如此。

11.  烷的溴化反應是吸熱反應,是late晚過渡狀態,過渡狀態的「CH」鍵幾乎斷裂;因此,我們認為溴化反應的速率會因為「CH」鍵強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並且這個反應的過渡狀態看起來比較像「自由基中間產物」。

12.  氯化和溴化反應的早early、晚late過渡狀態對「1-」和「2-鹵烷」比例的影響:

13.  1-溴丙烷1-bromopropane」與「2-溴丙烷2-bromopropane」的比例496,跟預期的統計比例3:1差距非常大,但是,氯丙烷就比較接近統計比例。

14.  烷的「溴化反應」比較容易產生某一種異構物的「傾向」,(顯示在實驗結果的實際比例與預測的統計比例不同上),稱為區域性控制regiocontrol,這樣的反應稱為區域性選擇regioselective

15.  實驗結果「2-溴丙烷」的數量遠高於預期的統計比例,這是因為「二級自由基」的穩定度較高,使得「溴」較有機會吸走「烷過渡狀態」的「氫原子」。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徐弘毅:

1.      到底「烷」的鹵化反應能產生多少種類「自由基」?首先要討論,「鹵素自由基」能接觸並奪走多少種類的「氫原子」。

2.      如果「烷」分子身上總共只有一種相對位置的「氫」例如「乙烷」身上的所有「氫原子」與「碳」的相對位置都是一樣那麼,「鹵素自由基」只能接觸並奪走一種氫,反應最後只能產生一種「自由基」。

3.      如果「烷」身上總共有二種相對位置的「氫」例如「丙烷」身上有二種氫原子:1.位於碳骨架尾端的一級氫,2.與碳骨架中間碳連結的二級氫-那麼,「鹵素自由基」能接觸並奪走二種氫,反應最後只能產生二種「自由基」。

4.      如果烷身上共有三種相對位置的氫例如直鍊的「戊烷」身上有三種氫原子:1.位於碳骨架尾端的一級氫,2.從尾端數來第二個碳連結的二級氫,3.碳骨架中央碳的二級氫-那麼,「鹵素自由基」能接觸並奪走三種氫,反應最後只能產生三種「自由基」。不過其中有二種自由基都屬於二級碳自由基。

5.      「氯化反應」產生每種「自由基」的比例,跟「氯自由基」與「中性載體烷」碰撞到每種「氫原子」機率有關,「氫原子」數量愈多的類型,被奪走取代的機率愈高。

6.      「丙烷」有二種氫原子:「一級氫」和「二級氫」。「丙烷」的有6個「氫」是「一級」,2個「氫原子」是「二級」。

7.      因此,即使抽換這二種「氫原子」需要的焓變化ΔH°一樣,反應還是比較有利於產生1-氯丙烷,反應產生「1-氯丙烷 1-chloropropane」與「2-氯丙烷2-chloropropane」的比例是31(從氫原子數62而來)。

8.      但是,除了每種類型的「氫原子」數量之外,也要考慮每種「碳氫」鍵的鍵能。

9.      一級「CH」鍵比二級「CH」鍵強(一級「CH」鍵能100kcal/mole,二級「CH」鍵能96kcal/mole),所以我們知道二級「CH」鍵斷裂的速度比較快。

10.  因為反應充滿競爭性,如果二級「CH」斷裂得比較快,那麼,「鹵素」就比較容易跟「二級碳」鍵結形成產物,造成二級碳鹵化物的數量比較多。但是,化學鍵的強度不是對每一種鹵化反應都有影響性。

11.  氯化反應是「early早過渡狀態」,反應物「烷」要進入「過渡狀態」,只需要稍微拉開「CH」,不需要大幅破壞,因此,不同種類的「CH」強度差距,對「活化能」和「反應速率」沒有什麼影響。

12.  溴化反應是「late晚過渡狀態」,反應物「烷」要進入「過渡狀態」,必須讓「CH」化學鍵幾乎完全斷裂,這種情況下,比較容易打斷的「CH」鍵會比較快進入過渡狀態;所以,鍵能比較弱的二級「CH」比較容易反應形成「自由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