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多步驟親核性取代反應(SN1)速率決定步驟:形成碳陽離子中間產物

有機化學的基礎243

1.      SN1親核性取代反應」的反應機制,與「SN2反應」不同之處在於,「SN1反應」需要經歷好幾個步驟才完成。

2.      【步驟1】是「碳溴」鍵非均勻斷裂產生「碳陽離子」與「溴離子」(之前討論的SN2反應是單步驟,並且反應進行不需要經歷「中間產物」)。

3.      【步驟1】形成「碳陽離子」比較困難,是「速率決定步驟」,「碳陽離子」形成後;【步驟2】,「水」迅速攻擊「碳陽離子」的「碳」,在「碳氧」間形成「化學鍵」。

4.      在【步驟2】,「水」分子上「氧」的「孤對電子」流向「碳陽離子」的「碳」,在「碳氧」之間形成「化學鍵」。於是,中間產物「氧」現在有現在有1個「形式正電荷」,稱為「水合離子oxonium ion」。

5.      為了讓「氧」帶1個正電的「形式電荷」還原成「中性」,反應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化合物再「去掉1個質子H+」。

6.      SN1反應的【步驟1】只涉及「化學鍵」斷裂,因此是「吸熱的endothermic」,也因此「碳溴」鍵斷裂形成的「過渡狀態」,十分類似「碳陽離子」。

7.      【步驟1】「碳-溴」鍵「非均勻斷裂」形成的「碳陽離子」,在反應是「第三丁基溴 t-butyl bromide」時,「碳陽離子」是「三級碳」,當反應物是「溴化異丙烷 isopropyl bromide」時,「碳陽離子」是「二級碳」。

8.      因此,「第三丁基溴 t-butyl bromide」反應的【步驟1】與「溴化異丙烷 isopropyl bromide」的【步驟1相比,比較不吸熱。

9.      此外,「三級碳陽離子」比「二級碳陽離子」穩定,造成「活化能」比較低,反應物分子達到「過渡狀態」比例比較大,反應進行得比較快。

10.  SN1載體的反應容易程度是:三級>二級>一級>>甲基,順序跟SN2反應相反。

11.  然而,「碳陽離子」不是最終產物。「水解反應」是指「碳陽離子」中間產物和「水」反應形成「水合離子oxonium ion」,這個「中間產物」再「去質子化」,產生最終產物「醇alcohol」。

12.  在這二個「陽離子」中(「碳陽離子」和「水合離子」),「碳陽離子」比較不穩定,因為它帶正電荷的「碳」的價電殼層沒有填滿,而「水合離子」的「氧」已經達到8個價電子都填滿的狀態:

13.  「碳陽離子」的形成,只涉及「化學鍵」斷裂,熱力上是不利的。因為這個步驟的「活化能」很大,無庸置疑地,這是「速率決定步驟」;通常需要加熱才會得到合理的(夠快的)「反應速率」。

14.  因為「速率決定步驟」是「單分子」,「反應速率」完全取決於「反應物」的濃度,「親核性試劑」的濃度沒有出現在「反應速率」公式中,因為「親核性試劑」是等到「速率決定步驟」完成後才加入的。

n   翻譯編寫 Marye Anne Fox, James K. WhitesellOrganic Chemistry

徐弘毅:

1.      為什麼打斷溴烷的「碳溴」化學鍵這一步花費的時間較長?

2.      打斷溴烷的「碳溴」是破壞溴烷分子的第一步。要破壞任何一個分子,一開始都十分困難,因為分子系統內各原子的引力、運動都已經達到平衡狀態,要動搖原子彼此的鍵結,必須從周遭額外增加能量影響分子系統才行。

3.      額外增加能量的方法,包括增加分子間的碰撞,或增加熱能、光能、電能等能量,或利用溶劑的能量(溶解)。

4.      舉例來說,如果反應物的「濃度」很高,分子間的碰撞次數就會很多,這樣比較容易撞斷「碳溴」鍵。

5.      如果增加「熱能」,1.所有分子都因為得到能量而運動速率加快,因此碰撞次數變多(頻率變高),2.化學鍵吸收熱能,伸縮與擺動的次數增加,分子結構比較鬆動,這都有助於撞斷「碳溴」鍵。

6.      要撞斷「碳溴」化學鍵,需要經歷無數次分子間的碰撞,才能鬆動化學鍵,所以比較耗能。

7.      但是,斷裂之後的「碳陽離子」亟需補充電子,自然會吸引溶劑「水」的「氧」身上的「孤對電子」,所以,「碳陽離子」與「水」的鍵結,不需要額外輸入什麼能量,自然而然正負相吸,反應速率非常快。

8.      「碳陽離子」與「水」鍵結之後,「碳陽離子」補充到電子,不再缺電了,但是提供電子的「氧」因此缺電了,所以「氧」搶奪鍵結原子「氫」提供的「價電子」。

9.      「氧」搶奪「氫」的「價電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因為「氧」的「負電性」與「質量」都比「氫」強大,本來共價鍵結的「電子」就比較靠近「氧」。

10.  一旦「氧」缺電,更是把「共價電子」往自己身上拉,結果造成「氫原子核H+」失去「價電子」,無法繼續與「氧」鍵結,而獨自脫離。因此,這一個步驟進行得非常迅速。

11.  為什麼「三級碳陽離子」比「二級碳陽離子」穩定,造成「活化能」比較低,反應物分子達到「過渡狀態」比例比較大,反應進行得比較快?

12.  碳陽離子的中心碳原子缺電,要找誰補充?1.鍵結原子。2.剛脫離、帶負電荷的取代基。2.親核性試劑。

13.  「三級碳陽離子」的「碳」與3個「取代基」鍵結,因此,缺電的中心「碳原子」有3個搶奪電子的來源。

14.  帶正電荷的中心「碳原子」透過拉近與取代基之間的「共價電子」,彌補缺電的問題,讓自己更中性一些,這樣就不會立刻去吸引剛脫離、帶負荷的溴,而馬上還原成「反應物」。

15.  相比之下,「二級碳陽離子」的「碳」與2個「取代基」鍵結,補充電荷的來源只有2個「取代基」,所以,穩定度比較低。

16.  另一方面,「取代基」可以遮蔽「碳陽離子」帶正電荷的中心「碳原子」,如果「三級碳陽離子」的中心「碳原子」有3個取代基,那代表它與外界隔絕的程度比較高(比只有2個取代基的「二級碳陽離子」高),這樣可以阻止剛脫離的「溴離子」,回頭鍵結。

17.  穩定度高,代表「碳陽離子」可以保持中心「碳原子」帶正電荷,沒有與任何「取代基」鍵結的情況久一點。這樣為什麼有助於反應進入「過渡狀態」?

18.  「碳陽離子」能夠鍵結的對象有1.「溴離子」與2.「親核性試劑」,它們競爭與「碳陽離子」鍵結的唯一機會,「碳陽離子」只能跟其中一個離子鍵結。

19.  而中心「碳原子」,最可能優先鍵結的對象應該是「溴離子」,因為「溴離子」才剛脫離,距離很近,又帶有「負電荷」,一旦恢復鍵結,中心「碳原子」就不可能與「親核性試劑」鍵結,進入「過渡狀態」。

20.  所以,阻止帶正電荷的中心「碳原子」與「溴離子」鍵結,提高「碳陽離子」的穩定度,是才能增加中心「碳原子」與「親核性試劑」鍵結的機率,提高的反應速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