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速率的均方根(四)

化學原理啟迪89


1.   這裡我們遇到一個問題,習慣上我們認為的速率是指「每秒跑多少距離」,可是當初做氣體實驗的時候,我們是用旁敲側擊的方法觀察氣體粒子的運動,測量氣體粒子的運動造成的「體積、壓力、溫度」等現象的變化。


2.   如果按照實驗的結果來說明粒子的運動速率,速率的單位就變成「體積、壓力、溫度」,這違反我們對速率的直覺,會影響思考的順暢度。


3.   為了把氣體實驗,轉換成接近生活經驗的單位,我們必須把「常數R」的單位,從0.08206 L atm Kˉ¹molˉ¹,轉換成焦耳joule(J)。「1焦耳joule」的定義是,「每秒平方」分之「公斤」乘「公尺平方」(kg m²/s²)


4.   「公斤kg」是氣體粒子的「質量單位」,「公尺m」是氣體粒子移動的「速率與方向單位」;「公尺平方」是氣體粒子移動的「速率與方向」用一個平面攔截的測量單位;


5.   所以,「kg m² 公斤×公尺平方」就是氣體粒子的動能撞擊容器牆壁,牆壁承受的全部力量(包括粒子撞擊的作用力與牆壁反作用力);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kg m² 公斤×公尺平方」就是「2倍的動能2(1/2mu²)」。


6.   每秒平方」表面上是時間單位,其實也說明了空間大小。為什麼?


7.   我們用鐘擺的概念來說明「時間」與「空間」的關係。鐘擺的「長度」決定它左右擺盪的速度,也就是決定鐘擺完整擺盪一次「周期」的時間長短。


8.   鐘擺的「長度」愈長,「周期」的時間愈長,鐘擺的「長度」愈短,「周期」的時間愈短。「長度」就是空間單位。


9.   同樣的道理可放在氣體粒子動力模型中,粒子活動的空間,就是裝載氣體粒子的容器。


10.     對一顆粒子來說,容器愈大,二面牆之間的距離愈遠,粒子撞擊反彈的間隔時間愈長;容器愈小,二面牆之間的距離愈短,粒子撞擊反彈的間隔時間愈短。


11.     如以上所說的,「時間」與「空間」成「正比」關係,因此,把「氣體粒子撞擊容器牆壁的全部力量」÷「每秒平方」,意義就等於「粒子撞擊牆壁的全部力量」÷「每單位面積」,後者的描述就是「壓力」的定義。


12.     轉換成焦耳之後,壓力的意義跟原本一樣,但感覺上更符合我們經驗上對「速率」的定義。


13.     1焦耳joule」的定義「每秒平方」分之「公斤」乘「公尺平方」(kg m²/s²)。意思是,在三度空間中,某重量的粒子,每秒鐘移動的距離。「平方」意思是用一個平面攔截粒子。


14.     所以,雖然R的單位轉換了,但是意義沒變,只是從觀察器體體積、壓力變化的角度,直接轉換成粒子移動時距離與時間的關係。


15.     調整之後的「方均根速率」,就以「每秒跑多少公尺」來表示。解釋如下


16.     T是「絕對溫標」,T×R是「焦耳」,意思是:每「平方秒」的時間中,粒子用多少「公斤」的重量,跑多少「平方公尺」(kg m²/s²)


17.     3RT的「3」是指,粒子在三度空間的運動方向所撞擊的點,其實是三個方向的力量的交集點。「3RT」就是「1莫耳粒子,每秒平方撞擊容器的力量(包括粒子的作用力與容器的反作用力) 」。


18.     M是「1顆粒子的質量」×1莫耳粒子顆粒數目」,也就是1莫耳粒子的總質量。「3RT/M」是1莫耳粒子撞擊容器的力量,扣掉粒子的「質量」,留下「速率與方向」的部分,單位是「每秒平方」分之「每公尺平方」。


19.     所以「均方根速率urms=3RT/M就是,粒子每秒跑多少公尺?跟我們平常生活討論「車子跑多快、人跑多快」的經驗一樣,思考起來比較順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