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庶民政治 應該改名為懼民政治

【王健壯 中國時報2010.03.11摘要】 楊志良罷官,是政治凌駕了專業,也是政客打敗了技術官僚。

但馬政府當初找楊志良接衛生署時,他就把調整健保費率當成入閣條件之一,馬政府既然接受他的條件在前,卻又拒絕他的調整方案於後,這已根本是政治糟蹋專業,也是政客玩弄技術官僚,楊志良如果不自摘官帽,豈非自取其辱?

    按照衛生署的調整版本,月薪兩萬四千元的民眾,每月保費也僅增加38元而已,景氣再差,荷包再緊,但每月多付38元,何難之有?行政院為了38元,卻失去了一位專業署長,甚至危及健保的永續生存,才是得不償失的賠本買賣。

    衛生署與健保局是健保的專責機關,也是專業機關,楊志良更被公認是最懂健保的專家之一,健保費率調整是專業中的專業,計算之複雜,並非祇懂加減乘除的政客所能瞭解,衛生署精算研擬了好幾個版本,最後卻通通都被行政院打回票。

    衛生署主張採行單一費率,行政院卻主張改採差別費率;衛生署版本影響到四成一民眾,行政院卻堅持最多祇能影響兩成五民眾,署院雙方好像在划拳喊價一樣。但問題是,到底誰懂專業?誰是專家?難道官位與專業也成正比?

    改革沒有不妥協的,但即使妥協也有底限,衛生署的版本在楊志良眼中已接近最後底限,如果吳敦義還要把這個版本再七折八扣又除以二,改得面目全非,楊志良如果再不掛冠走人,反而留下來替政院版本背書,豈不是一世專業形象毀於一旦?

    馬政府執政初期標榜專業掛帥,但視專業如絆腳石卻是事實,不但一切唯政治掛帥,更以庶民之名包裝民粹之實;短短不到兩年,治國風格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可謂舉世罕見。但馬政府真以為搞民粹就能討好多數民眾?

有人批評馬政府「祇會選舉,不會治國」,但這句話其實是抬舉了馬政府。馬政府以為標榜庶民即可有利於選舉,但其實馬政府自稱的庶民,祇是口號,也是手段,並非理念,更非信念;其目的祇是為了討好媚俗,祇能算是政治伎倆的表現,並非政治理念的實踐。

    討好或媚俗,都是與改革背道而馳的。馬政府雖有完全執政的權力,但卻缺少改革的能力,連多付38元的健保改革,也擔心庶民反彈;畏民、懼民至此,這種庶民政治應該改名為「懼民政治」才名實相副。

參考資料:

政府便宜行事 錯誤示範

欠繳勞健保費 北市不還了

馬劉拿著黑名單算帳

健保困境 凸顯缺乏專業支持

別推給選舉

前署長 前副校長

處廟堂之下 不知有耕稼之苦 【工商時報 社論2010.03.11 摘要】如今國人實質薪資退回民國86年水準看來,調漲費率確實該顧及中產家庭的處境,健保的存續雖是大事,但民眾的處境又豈能置之度外?

    衛生署高層,經常以每人每月少吃一個便當即足以解決眼前困境,來詮釋此波調升費率影響不大。但這樣的描述,實在過於簡化調升健保費率對民生的衝擊。我們以台北市貧窮線認定標準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4,614元為例,四口之家每月收入低於58,456元即在貧窮線以下

若家庭僅有一人工作賺取58,456元,對照「健保投保金額分級表」,這個薪資落在月投保金額60,800元的等級,現行每月需繳交3,320元;在健保費率由4.55%調升至5.09%後,每月需繳交的金額升至3,712元,一年總計要繳交的健保費是44,544元。對於落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這筆每年數萬元的健保費支出,早已沉重無比,如今再提高,豈能被簡化到少吃幾個便當如此之輕微?

    在薪資每況愈下的年代裡,每月能獲得近6萬元的薪水已屬不錯,惟貧窮線係考慮「家庭所得」而非「個人所得」,因此在台北市的四口之家,月領6萬元的單薪家庭已在貧窮線的邊界。

但這樣一個落在貧窮線邊界的家庭,在全民健保10個投保級距裡,卻名列第7組的較高薪資投保級距。兩相比對,實在諷刺,如此而謂健保費率的調升不會影響弱勢、中產家庭,豈其然乎?

    廟堂之上的政府大員,是否曾花些工夫去瞭解,國內家庭單薪的比例有多少?雙薪以上的家庭比例又有多少?我們由97年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可以發現,全台754萬戶家庭依所得五等分位觀察,每一等分位有151萬戶家庭,最窮的家庭逾兩人就業的比例7.0%,次窮的家庭28.6%;中產家庭逾兩人就業的家庭也僅占54.0%,次高所得家庭占71.0%,最高所得家庭占79.0%。

    由此可知,中產家庭幾乎半數皆屬單薪家庭,這些並不富有的族群,卻得在健保投保級距裡負擔較高的費率。相反的,高所得家庭由於普遍是兩份薪水,即可把家庭成員的健保負擔移轉到薪資較低者的一方,試問這樣的健保費率制度符合公平正義嗎?

另外,目前健保收費分為六類十四目,上班族、榮民、職業工會、軍人、公務人員等繳交不同的健保費,其公平性早已備受質疑。這些健保制度不公平的問題不解決,台灣的健保縱使能因本次費率調升而苟延殘喘於一時,但終非長遠之計。如此民怨豈有止息的一天?

    這些年國人薪資不斷下滑,中產家庭生活本已拮据,在健保費一再以各種形式進行調漲下,更形雪上加霜,其對民眾及僱主所帶來的壓力,遠比想像中更為沉重。依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台灣的受僱員工實質月薪平均每人去年是40,690元,這個薪資水準比86年的41,311元還來得低。

但同期間所需負擔的健保費,卻已一升再升,中產家庭每年所負擔的健保費,甚至已超過每年所繳交的所得稅。如此不合理的現象,早該進行徹底改革,但衛生署大員們除了想到健保局的存活,可曾想到民眾的困境?

除了只會採調升費率這類揚湯止沸的做法外,可有針對六類十四目費率不公的情況通盤檢討,進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衛生署經常指健保費率已多年未調漲,但細數近八年,為解決健保的虧損,除了民國91年調漲健保費率外,94年也曾以公告修訂投保級距、納保薪資比例,間接調漲保費。惟並未徹底根除隱藏於健保制度下的不公與不義。

    「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我們期待吳內閣更深入體察民情,台灣確實需要健保,但需要一個兼顧公平正義及財務健全的健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