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 和平協定」的迷思


【摘要5.2.2010自由◎ 彭明敏】有人提倡台灣與中國簽署「和平協定」,以為就可以高枕無憂。所謂「和平協定」,廣義的說,凡結束流血打仗乃至對立衝突者,如交戰國間的和約、內戰雙方的停戰或與鄰居爭執的解決都屬之。


聯合國192個會員國,沒有一個與台灣訂有「和平協定」,但大家和平相安無事,除了中國。


台、中間問題,無人認為出於台灣有意侵犯中國(台灣早已放棄「反攻大陸」荒唐國策,於1991年正式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爾來不斷向中國大量投資示好,甚至獻媚)。


台灣海峽的緊張,完全起因於中國公然威嚇其未領有過的台灣,必須接受其統治一千數百枚飛彈瞄準台灣且不斷增加,又公布「反分裂法」,將境外的台灣視為己有,在國際強烈打壓。


綁架事件,綁架者無條件釋放人質,即可解決,無需雙方談判簽約。綁架者如果堅持非「談判」不可,則不外於欲藉以索取贖金,被害者必須付出代價。台、中關係,既是中國單方面威嚇台灣,故要「和平」,易如反掌,中國宣布對台「不用武」即可,豈有煞有介事地雙方來「談判」的需要。


中國當然欲「談判」,藉此講條件敲詐榨取代價(如台灣放棄主權、矮化國格等)。台灣應該做的是正正堂堂、理直氣壯、勇敢向國際公開嚴詞指責中國的不是,說明其違反自由民主自決人權的原則,違反聯合國憲章,違反國際法的事實,要求中國成為現代化的文明國家,尊重台灣人民的主權及基本人權。


勿忘記中國曾於1951年與西藏正式簽訂類似「一國兩制」的「和平協定」,但不到十年大軍攻入,慘殺藏人,隨則漢人大舉移入,已成多數,此可引為鑑。


參考資料:


孟子啟迪8 緣木而求魚


孟子啟迪28 君子創業垂統


培根啟迪9 論國家強盛的實質


培根啟迪43 論交涉


保羅啟迪4 保羅達羅馬人書


 


台大辯論隊教練看法【摘要5.2.2010自由 殷瑋】雙英ECFA辯論之後,民眾心中有疑雲。ECFA攸關全民,卻使觀眾看完辯論,仍有置身局外之感。本文探討雙英辯論未竟之處:


一、戰略方向的深層交鋒:政策辯論的破題關鍵,在於「需要性」,亦即改變現況的主要理由。馬英九總統主打「急迫性」,認為(一)東協加一即將與台灣競逐大陸及亞洲市場且(二)開放比鎖國更能有效因應此一時局。


蔡英文主席卻認為(一)面對中國大陸,台灣主要對手是日韓且(二)東協相關協定簽訂,遙遙無期,不必擔心。


事實上,面對中國,東亞各國自然同時承受推力與拉力,盡力在擁抱轉機與排除危機之間求取動態平衡,馬蔡雙方選擇各執一辭,反映的其實是各據一隅的世界觀。一方認定必須未雨綢繆,險中求勝,一方辯駁必須靜觀其變,另尋出路。


兩種路線雖然根本互斥,卻共享同一個問題:「如何認知中國?及與其相關的東亞行為者?」。惜此一層次問題流於枝節討論,未有深入交鋒。己方的國際經貿戰略為何優於對方,兩黨皆需發展進一步論述,不能自困於口號與感情訴求之中。


二、邏輯雙刃的審思慎用:一 項論證背後的邏輯,雖可傷人,卻也傷己,是辯士在辯論場上常犯的錯誤。


馬蔡在辯論之中,時有此類問題。舉例而言,馬總統自詡開放,批蔡鎖國,卻又明確指出民進黨執政時開放九百多項農產,自己上任後數據為零。馬總統原意是攻擊民進黨反覆,卻忘了這也坐實了二次輪替後,開放成效有限之議。


再者,蔡主席提出國際自由貿易協定零關稅十年90%條款,指出ECFA將台灣經貿「鎖進中國」,馬總統卻以「可以長於十年,不必90%」作為回應。如此回應,雖可局部避免過度倚賴對岸的批評。


但試想,馬政府宣傳ECFA的主要利基之一,不就是出口對岸零關稅可以為台灣企業及民眾帶來上千億利益?基於互惠原則,如果不「鎖進中國」,台灣如何得利?如果可以長於十年,小於90%,利益真有執政黨所宣傳者那麼大嗎?馬總統的攻防看似有理,實則對己方論點有所傷害。


馬總統實應進一步思索,當初開放農產的實際利弊與簽訂ECFA的全面衝擊,是否足以類比?以及零關稅期程究竟如何設計?方能為台灣人民謀最大福祉。對論證邏輯的重行審視,是超脫雙面刃對己身傷害的唯一方式。


三、政策方案的細部比較:就政策辯論而言,不同的制度設計帶來不同的利益與弊害,其重要性不言可喻。雙英辯論中,雙方對於ECFA之外的可能性先是閃爍其詞,後段才提出WTO部門談判、TIFA模式、破局作為選項等替代方案,為時已晚。


ECFA談判進程之中,只有原則及方針說明,迄難讓民眾有更實質且直接的政策認知之時,民進黨對於WTO部門談判如何進行,TIFA模式能否為對岸所接受,皆欠缺可行性及解決力的主動評估,使政策比較陷入「制度設計何在,損益比較何來」的全盤僵局。


蔡主席實應思考,如何以「替代方案」說服面對國際經貿變局有所憂慮的台灣民眾;馬總統也不能再片面大做ECFA廣告,應考慮明確比較ECFA與其他替代方案的不同,作出損益權衡,並有效宣傳,使市井皆知。


雙英政策辯論只是ECFA進入全民理性思辯的初聲。理性深微的政策討論,及其背後所代表的世界觀、中國觀,以及台灣的自我定位,是當前台灣政治領袖必須與台灣人民一同靜省的重大議題。(作者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候選人、台灣大學辯論隊指導教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