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2010林濁水 蘋果】這幾年國民黨最愛拿來和民進黨做對比,就是韓國了。國民黨說,韓國大膽地向中國開放,進行區域整合,相反的台灣「鎖國」,所以台灣的經濟狀況被韓國趕過去了。是這樣嗎?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說,比起韓國,中國廠商更喜歡和台商合作。因為「韓國跟大陸兩者本身都做品牌,衝突非常嚴重,台灣……比較弱,衝突性小」。
國民黨制式的說法是台灣對中國鎖國,所以品牌當然做得比人家弱。是這樣嗎?再聽李焜耀的話:「技術、模組、零件、規劃等等,韓國保留很多在韓國生產」,而台商搬到中國的配套供應鏈「做得大……比較完整,跟大陸客戶配套起來比較強」。這些話豈不是清楚地說明了:
1、對中國投資,在模組、技術等的規模上,韓國遠比台灣「鎖國」;2、在產業鏈和中國的「區域整合」程度,台灣遙遙領先韓國。企業家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到的,雖和國民黨及台北主流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的,完全相反,卻一點也不必意外。
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1年美國網路泡沫衝擊後,台灣採取出走到中國,以降低代工成本的策略,這使台灣成功地在電子代工業上打敗了韓國。韓國,則致力技術創新和品牌開發,並全面走向國際。
李登輝戒急用忍,被藍軍痛批「鎖國」,因此2000年上台的陳水扁採取「積極開放」政策,以具體行動呼應藍軍,一下子把包括筆記型電腦等戰略性產品3000多項開放到中國設廠。只是陳水扁仍然因為開放得不夠徹底,被痛批鎖國。
幾年下來,如今韓國對中國出口,只佔其出口兩成,百分比只有台灣一半;台灣對中國投資佔對外投資比重,由2000年的33.94%增加到2007年的60.7%遠高於同期日本的18.9%、新加坡33.1%和南韓47.4%。
台灣對中國投資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81%上升到2007年的2.15%,更遠超過南韓的0.4%、日本0.1%、新加坡1.7%和美國的0.02%。
兩條路線幾年走下來,台灣經濟不分朝野都承認,台灣被韓國拋在後面了。兩條路線還造成了非常不同的社會衝擊。台灣企業迅速和中國整合,結果是工業產品在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從2000年的12.5%一路飆到去年的50.69%,空洞化之快極驚人。
於是企業賺錢,國家GDP成長,但是平均薪資1991~99年台灣薪資增幅還有51.93%,到了2000~08年之間卻陷入零成長,竟然只有6.92%,還抵不上2000年以來韓國平均一年的成長率。於是薪資也從2000年前遠高過韓國變成遠遠落後;更不用說失業率比韓國高了。
最諷刺的是,韓國的企業規模遠大於台灣,但因關鍵技術、製程鎖在本國程度比台灣高,留住了工作機會,如今不只失業率比台灣低,貧富差距竟然也從大於台灣變成比台灣小。
台灣產業鏈和中國迅速整合,在緊密度達到世界第一,遠遠領先韓國時,台灣少數人固然更富了,產業總體競爭力卻落後了,社會更進入20年來最痛苦的時段。進入中國,朝野都不反對,但路徑大有不同:「民進黨是由世界走向中國,而國民黨是由中國走向世界」。
很恰巧,韓國走的和民進黨現在的主張正相同。馬政府知道韓國現在比我們好,這覺悟很好,但既然如此,就要真的照韓國的途徑走。
民進黨不可迴避的責任:提出務實兩岸對策【工商時報社論2010.05.06摘要】民進黨目前作為台灣最主要的在野黨,如果對於迅速崛起的中國,持續抱持消極不接觸的態度,反而讓自己自我邊緣化喪失應有的話語權,最後還要被冠以鎖國鴕鳥的負面評價。
基於對民進黨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對兩岸互動這麼重大的公共政策議題,不應該消極缺席,蔡英文主動表示民進黨須負起對外傳遞台灣民意的責任,不能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只透過國民黨來理解台灣民意,也不能讓中國政府壟斷台灣的發聲管道,的確展現民進黨負責任的態度。
蔡英文闡述民進黨中國戰略的4項基本原則,包括1「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2「從全球戰略平衡與區域安全角度,思考兩岸關係」、3「中國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必須遵循民主程序」,以及4「堅持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作為與中國的最大區隔」。
其實相當程度反應了多數台灣人的基本看法。現在的政府與執政黨,在實際推動兩岸互動交流談判協議時,過程中資訊公開的程度不足,以致引發外界的疑慮;而這不也正是在野黨可以發揮監督制度的契機,以形塑朝野兩黨相互匡補的兩岸政策。
曾任陸委會主委的陳明通於10年政綱座談中,呼籲北京應放棄兩岸黨對黨的溝通模式,儘早與台灣互設官方代表機構,作為雙方正式、直接的溝通管道。
民進黨果真能對黨公職人員的往訪大陸解禁,親綠學者與親綠社會團體也能解開心結,透過交流互動,不只有助於往後民進黨更務實的兩岸政策的成形,且透過交流,民進黨所強調的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也才有弘揚擴散的可能。
李鈞震:
1、 民進黨確實不太瞭解中國,應該多交流接觸;但是更糟糕的是,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對歐盟與美國的精緻文化,瞭解的更少,接近幼稚。
2、 比起政黨政客昏庸無能,台灣國立大學的學者,更是昏庸到荒唐,特別是政治大學,好喜歡跟國際學術地位三流的中國共產黨交流,卻非常不願意跟國際級大師深交、成為知己,這是更嚴重的「鎖國」。
3、 政治大學的教授,沒有人願意到牛津、劍橋、法蘭克福、普林斯頓…等世界名校當教授或校長,卻紛紛跑去中國的社區大學當客座教授,為什麼?
4、 比起政治大學的教授這種「鎖國」的心態,台灣的新聞媒體主管更是心態「鎖國」到極點,沒有人願意轉到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BBC工作,為什麼?為什麼不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李掏為什麼不願去美國挑戰歐普拉?
5、 新聞媒體主管的「鎖國」的心態與思維,將導致台灣的新聞媒體沒有國際觀,沒有胸懷世界的遠見,這將逐漸涵化台灣的社會大眾「鎖國」的心態,造成台灣人沒有國際視野,形成文化產業發展的障礙。
6、 台灣的媒體,只注重各政黨的「宮廷鬥爭」,完全沒有能力傳播全世界最精緻的藝術、文化、體育…新聞,整天報八卦,鼓吹拜金主義,縱容國民黨的情色文化、違憲、箝制新聞自由、有罪推定原則、霸佔國家資產(黨產);縱容民進黨,由沒有國際學術地位的人把持權力。這就是台灣媒體愚蠢與幼稚的證據。
7、 台灣如果要持續往民主、法治、人權、文化創意…的方向發展,應該要懂得比例原則,把較多的時間拿來跟歐盟交流、學習,不要再「鎖國」了。
8、 兩岸政策,其實很簡單,1.堅守WTO的架構與原則,持續謹慎對世界開放(包括中國);2.維護社會弱勢、保障台灣的就業率;3.政府的行政效率超越新加坡;4.國立大學的學術水準,超越香港科技大學。5.言論自由,世界第一。6.自然生態保護,世界第一。7.公共工程品質,世界第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